洛杉磯幾乎從不下雨。
但當楚門的世界劇組來到洛杉磯拍攝第一場戲的時候,就要在大雨中拍攝。
他們不可能在市中心的繁華街道上拍這種鏡頭,洛杉磯政府也不會同意,只能拉著人馬跑到遠離市區的一個偏僻接到上拍。
邁克爾凱恩年紀大了,早上還沒拍攝幾個鏡頭,中午就累的不行,躲在自己的房車里休息,其他人也各找一個地方休息著。
彭毅誠一早上就沒拍攝一個鏡頭,竟跟著劇組瞎轉了。
他抬頭看了看今天萬里無云、艷陽高照的天氣,搞不懂一會兒劇組怎么拍攝雨里的鏡頭。
下雨還簡單,找幾個消防車搞個人工降雨就行。
可陰天與晴天的光線和天空色調差距太大,如果實景拍攝的話,假得太明顯。
諾蘭又不愿意用電腦特效合成雨天的場景。
彭毅誠正琢磨要怎么實景拍攝這種場景的時候,然后就目瞪口呆了。
他總是聽一句成語叫做遮天蔽日。
以前也只能想象一下,今天倒是讓他看到“現場展現”了。
你見過在野外拍攝,在現場架一個十幾米高的大棚子,然后在棚子頂上鋪設一層高清背景畫,模擬陰云密布的劇組嗎
放在彭毅誠從來沒見過。
就為了一場戲,一個鏡頭的真實感,諾蘭就敢花十幾萬美元,制作一個這樣大的道具,在實景中加入如此大的虛擬道具,就是為了欺騙觀眾的感官,讓他們看到的鏡頭,即便是在大晴天里拍出來的,依然有陰雨連綿的感覺。
對于好萊塢劇組來說,拍攝進度很多時候比拍攝成本要重要;在諾蘭這里,拍攝效果比拍攝進度和拍攝成本都重要。
于是,制片方被諾蘭逼的想出了各種實景拍攝的奇思妙想。
這恐怕就是諾蘭的電影為什么能夠脫穎而出,他又為什么被人稱為鬼才導演的原因。
他拍攝的電影,就是他大腦中想象場景的完美復刻。
只要一個導演想象力不是太過糟糕,在諾蘭這種拍攝條件下,都很容易成功。
更何況諾蘭的想象力還遠超一般的導演。
總之,在彭毅誠感覺自己變成土鱉,以后拍戲也要學學諾蘭的心情下。
片場已經從晴天變成了陰天,接著閥門一開,架在四周的高壓水龍頭噗噗的就開始噴水。
“嘩嘩嘩”
瞬間傾盆大雨,無論降雨的感覺,還是現場的光線,都顯得極為真實。
劇組忙而不亂的準備,即刻開拍。
這場戲是講,楚門經過失重環境和超重環境的經歷,發現了虛擬世界的秘密,晚上他將自己從小到大的飛機票、船票都拿了出來,發現自己果然真的從來沒有出過天堂島小鎮一次。
每次他想要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就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成行。
這讓他對這個世界產生極大的懷疑和疑問。
因為,楚門的世界這個虛擬空間,是構建在楚門的大腦皮層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