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發布不及時,又沒有合法的網絡轉載,認知度和影響力十分有限。
說實話,大部分人連華國電影報長啥樣都不知道。
此外,即便以這種方式統計,仍然存在統計票房比實際票房低的現象,兩者間的差額大約有10
目前,華國記的電影市場分為三級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
二級市場一般不采取分賬形式,而是以租片,或買斷的方式放映,導致很多票房無法準確上報。至于農村市場,那簡直是奇葩,很多放映室以紅白喜事包場的方式取得收入,票房根本沒法算。
通過上面可看出,正是因為信息的不透明和次級市場的落后,才導致發行方敢肆無忌憚地吹逼。
到了2012年以后,信息越來越公開化,多個手機軟件可實時查看票房,吹逼的現象才基本消失,可又轉化成新的造假方式自產自銷。
就是片方自己花錢包場,美其名曰公益放映。嚴重點的還有院線幫忙,做虛假排片。這里面涉及到的,就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背后的資本。
比如葉問3,它的發行鏈條上,不僅有兩家上市公司,還有1家擔保公司和多家2公司。而在電影上映之前,兩家上市公司曾以保底發行的名義,對外公告投入了總計16億的資金,保底目標為10億。
這算盤打得太明顯了,簡單說高票房能刺激股價。
總之呢,以前是一套規則,以后是一套規則,玩的就是產業游戲。包括這次,光纖傳媒絕對不會后悔自己做的事,只會后悔被抓到了小辮子。
他們正打算裝幾天孫子,靜等事件平息,結果誰也沒想到,存在感近乎于零的華國觀眾們,這次竟然突然集體憤怒了。
“盒子總動員注水,剩者為王注水,竊聽風云也票房虛報,本以為華國電影有希望了,誰知道是畫餅充饑。”
“還是萬萬影視有良心,鹿鼎記那么多票房,不也沒事。”
“鹿鼎記只是沒爆出來,你知道有沒有注水天下烏鴉一般黑”
“我剛買了銀煌的股票,他們拿這種不切實的數據忽悠老百姓,我就想問問股民的權利怎么保障”
“華國電影是做大的,不是吹大的。”
“一直有個疑問,他們虛報的票房越高,買假票房交的稅不也越高嗎”
“稅務是更加公司實際財務統計收取的,虛報的票房又不統計。即便是自己花錢買假票房的,不也能刺激公司股票上漲嗎你以為人家真的傻啊,沒有好處的事情會干”
盒子總動員鬧出的這檔子事,迅速在網上發酵,拋開看盜版還一個勁兒逼逼的嘴炮們,那些真正喜歡電影,也肯掏錢去影院捧場的網友,深深覺得自己受到了愚弄。
觀眾有權看好的電影,也有權知道電影背后的真實數據。光纖傳媒搞的這一遭,不僅在挑戰大家的底線,更在挑戰大家的智商。
幾乎一夜之間,相關人等被網友口誅筆伐,瘋狂鞭笞。甚至不少人聲稱,打死都不會去看跟光纖傳媒有關的片子。
整個華國影視圈一時間人人自危,全都急于和虛報票房這件事劃清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