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趙王朱高燧聞言,心中一喜,心想著這次自己的好侄兒朱瞻基,在中都立下的功勞,經過和阿魯臺的獻俘隊伍這么一鬧,大概是要功過相抵了。
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敢暗示一下,自己在朝堂上的助力們,稍稍的來那么一下添油加醋。
這些年,他算是看清楚了。自家老大哥雖然長得不如自己好看,不如自己苗條,但老大主持朝政這些年,也算是中肯。
老大他是扳不倒了,但要是能將他們家那位大寶貝孫子皇太孫給乘早按下去,大概老大也就無望了。
到時候……
嘿嘿嘿~
不知不覺,朱高燧的臉上也露出了一喜悅的笑容。
老二漢王朱高煦沒有像老三一樣,他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站的離自家老爹最近的老大朱高熾。老大還是如同往常一樣,雙手垂拱合十,眼簾下垂,好似又睡著了一樣。
今日這個問題上,朱高煦并不打算插手。他是大明的漢王,也是大明的將軍,那阿魯臺是老爹的手下敗將,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對待手下敗將,何須將面子!
朱棣同樣在觀察著自己的朝堂,老大是不可能說話的,老二老三大抵也不敢胡亂開口。
于是,朱棣的目光很自然的看向了那開口彈劾朱瞻基的禮部官員身上,禮部官員心中一喜,他總算是讓皇帝注意到自己了。
然而,朱棣的目光只在他身上逗留片刻,就立馬移走,看向對面沉默不語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紀綱,這宮中規矩,可有讓武將帶刀覲見的?”
紀綱出班,同樣是先看了一眼那禮部官員,然后回稟皇帝:“回陛下,凡帶刀覲見者,已謀逆論處!”
瞬間,那禮部官員心中一驚。
不過他也反應機敏,立馬開口道:“陛下,此次和寧王更是親自押送俘虜進京。太孫無端阻攔,與禮不合!且說這草原上的習俗,那都是刀劍不離身的。太孫無令無由,便強行下了和寧王等人的刀劍,有失大明皇太孫的身份!”
這是要硬鋼到底了!
胡廣眉頭微微一皺,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么長時間,他身為首輔都沒有發現朝廷里,竟然會有這么一個拎不清的官員。
朱棣臉色平淡,讓人看不出皇帝在想著什么。
趙王朱高燧,已經隱蔽的看向自己在朝堂上的人,正準備讓這些人添一把火。
正是這時,奉天殿外面傳來聲音。
“敢問這位大人,是草原的習俗重要?還是我大明的規矩重要!”
這聲音很熟悉。
一時間,奉天殿內熙熙攘攘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孫殿下來了!
那禮部官員,頓時是臉色鐵青。
朱瞻基一襲長衫,昂首挺胸,器宇軒昂,如在座諸位讀者老爺一般。
瀟瀟灑灑的走入奉天殿內。
唇紅齒白,朱瞻基眉眼看向那禮部官員,再次發問:“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阿魯臺為大明的和寧王,我提點和寧王豎起大明龍旗,有何過錯!紫金城城,皇家重地,天子面前,無令何人安敢帶刀覲見!大人此番不解,究竟是何意思?是覺得和寧王不是我大明皇帝陛下親封的王爺?還是覺得,任誰都能帶刀覲見,至我大明皇帝陛下于危險之中?”
朱瞻基一字一句,直扎進禮部官員的心口。
然而,朱瞻基話語不停:“大人,是要謀逆嗎!”
噗通一聲。
滿朝堂的人,只見那禮部官員雙腿一軟,便重重的跪倒在地,霎時間滿頭大汗。
一股子騷味傳了出來。
離得近的人,滿臉嫌棄的向著邊上靠了靠。
朱棣更是明晃晃的露出不滿。
首輔大人察言觀色,冷哼一聲:“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