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大人一發話,殿內的兩班力士立馬過來,將那禮部官員叉了出去。
少了礙眼的貨色,朱棣的臉色緩和了一下,看向還站在殿門前的朱瞻基,立馬不滿的一瞪眼:“還在那傻站著?快點過來,讓老子看看瘦沒瘦!”
殿上的御史們有心糾錯,但看了看皇帝的臉色,紛紛都忍住了。不想因為攪了皇帝的好性情,最后他們倒了霉。
朱瞻基快步上前,畢恭畢敬的行禮:“孫兒見過皇爺爺。父親,孩兒回來了。”
太子朱高熾依舊是穩如泰山,連眼都沒睜開,穩穩的點點頭。
朱棣卻已經是喜笑顏看:“看著沒瘦就好!說說,中都這次怎么樣?爺爺可都是聽說了,你以身犯險引出那些個亂臣賊子。這等事情,往后不許做!”
朱瞻基臉上有些尷尬,在這么多大臣面前,沐浴皇家親情,顯得有些不適。
太子在一旁終于是開口,提醒道:“陛下,和寧王還在外面……”
這是正經事情。
朱棣也終于是稍稍收斂了一下,時隔多日看見自家寶貝孫子的喜悅,臉色一正,金口玉言:“讓和寧王進來。”
“宣和寧王入殿覲見!”
太監,扯著尖銳的嗓子,高聲呼喊著。
生意一直傳到了奉天殿外。
殿內,群臣收攏,重新站好。
阿魯臺大馬金刀,跨過殿門走了進來。在他的身后,是兩名錦衣衛押著一人。
獻俘,自然是要給皇帝陛下親眼看看的。但那么些個俘虜,也不可能都帶了過來,出個俘虜代表即可。
阿魯臺走的是龍馬精神,虎目直視。光是看著外邊,便是一員勇猛大將。
他到了近前,雙手抱拳,面對皇帝彎腰行禮:“臣和寧王阿魯臺,押送俘虜,覲見皇帝陛下!”
群臣喜悅。
這是大明展示國朝威嚴的時候。
也代表著他們這些大明臣子們,治國之能。
皇帝依舊是面無表情,如同畫像上的遠古三皇五帝一般,帝王之色,莊重威嚴。
“禮部!”
大殿內,很是突兀的響起一道聲音。
眾人尋聲,這才發現竟然是皇太孫朱瞻基,這個時候又開口了。
包括阿魯臺在內,所有人都心中一緊,不知道這位爺又要做什么了。
朱瞻基看向禮部尚書:“呂大人,我大明臣子覲見陛下,何時不用行跪拜之禮了?”
現任吏部尚書呂震多年為官,洪武十九年便入太學,后至北平按察司僉事。朱棣起兵靖難,他便立馬投降,跟隨如今的太子朱高熾駐守北平。永樂三年升為刑部尚書,六年該任禮部尚書。
呂震為官無才能,但會看時事,更易記憶出名,其他臣子上朝都要事先準備好奏章,他卻能將所有的事情都記在腦子里。
大抵就是個記憶超群,但會阿諛奉承、膽小怕事的人物。
此時朱瞻基發問,呂震立馬回答:“太孫,朝廷禮儀,凡外臣覲見,需行跪拜大禮。”
朱瞻基看了眼呂震,然后對阿魯臺說道:“和寧王,大明的規矩都聽清了嗎?”
他沒有喊阿魯臺的名字,卻是喊得王爵稱號,便是暗示對方,他是大明的臣子。
既然是大明的臣子,那就要受大明的規矩。
群臣自然也知道這個規矩,但大伙向來都沒有真的將阿魯臺看做是他們的同僚。
一介異族降將而已!
眾人目光轉動,看向阿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