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大明皇太孫朱瞻基再次轉身,面對大明皇帝陛下。
他的心在顫抖。
因為激動。
他的神思如光一般的飛逝。
因為感懷。
朱瞻基再次沉聲開口,重復道:“臣,大明皇太孫,協辦錦衣衛。
奏請大明永樂皇帝陛下準許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入直文淵閣,主持大明軍務,協辦京察軍隊。
為我大明開萬世太平,延我大明萬代江山社稷!令大明四海無敵,八荒臣服,萬國來朝!”
此刻。
朱瞻基便如同那根定海神針,筆挺如泰山的身體,不懂分毫。年輕人的聲音,已經逐漸的成熟,稚嫩褪去,聲如洪鐘,嘹亮的回響在大明紫禁城上空。
他目光如炬,堅毅無比,不帶一絲畏懼。
朕之大明,就該四海無敵!八荒臣服!萬國來朝!
朱棣的血脈在加速,激蕩不已。
他似乎真的看到了大明朝的龍旗,在萬年之后依舊屹立在這座天下間。
然而,皇帝的理智告訴他,沖動是不屬于皇帝的屬性。
于是朱棣開口:“朕信賴大明臣子,于是朕創內閣,任用賢明忠心之人。”
皇帝在拉攏文官們,但也同時默默的認同了朱瞻基的話,大明內閣乃是他首創,所以凡是用祖宗成法來反對武將輪值內閣的人,就是蠢貨!
朱棣停頓了一下,他在觀察著跪在地上的臣子們,這些熟讀四書五經,參悟圣人典籍的文官們。
他再次開口:“朕有心北征,內閣初創之時,便是朕想要找幾位能干之臣,輔佐朕處理政務,好讓朕能從容應對北征。
如今北元如太孫所言,賊心不死,朕想要為這天下黎民百姓,為大明后世子孫打下一個萬世太平。
所以……”
朱棣停頓了一下,看向文官班列中,唯四站著的內閣大臣們。
“內閣,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入直文淵閣,四位愛卿怎么看?”
皇帝將問題交給了內閣,雖然有讓他們分擔壓力的嫌疑,但同樣也是要尊重現任內閣班子的意思,畢竟這是要讓內閣里面摻人,而且是十個殺才輪著來……
內閣的四位齊齊看向他們敬愛的皇帝陛下,然后又齊齊的視線轉移,默默的看向下方一點的皇太孫,最后微微轉頭看向身后一直跪倒外面奉天殿廣場上的文官同僚們。
身為內閣首輔,胡廣難辭其責的出班站立,抱著笏板開口發言:“臣老已……與三位內閣為陛下署理朝堂天下,已是心急交瘁。
若京察軍隊,臣以為能有成國公等人進內閣議事,當……當可為……但老臣卻不知太孫這京察軍隊之事,究竟該如何安排”
叛徒!
我們中出了叛徒!
我們被背刺出賣了!
隨著內閣首輔大人的開口,贊同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所有跪在地上的文官們,紛紛抬頭,憤怒不已的怒視著年邁的首輔大人的后背。
他們懵懂不知,滿臉的憤怒之下卻是一片茫然。
為何?
為何皇太孫先背刺了我們。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