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衙門里,眾人見縣尊老爺定下了決斷,便立即是準備派人去城外新安衛軍營求援。
縣簿和縣丞想了想,覺得下面人大抵是說不好話的,于是也是一提腳便跟了上去,他們兩已經決定了,今日無論如何也要說動新安衛,去將那城外每日里滿嘴胡言的于謙給抓了起來。
歙縣衙門的人不多時便繞道趕出城,沒有走于謙在的城門,等進了新安衛軍營幾乎是哭爹喊娘,模樣是要多凄慘就有多凄慘。
恨不得是拉出已經邁進土里的老母,出來哭訴歙縣衙門的艱難和冤屈。
新安衛指揮使見狀,立即心動,第一時間請示駐扎軍營之中的朝廷派來京察的上官。
而后得了許可,新安衛立即是傾巢而出。
數千大軍趕赴歙縣城門外,不多時這些大明戰兵便將數千聚集在此的百姓驅趕,為首的百姓更是統統抓捕緝拿。
而那禍亂歙縣,意圖不軌的書生于謙,更是被五花大綁。
新安衛辦完了事,本來是準備將于謙已交地方官府,也就是這歙縣衙門。
但是歙縣縣簿、縣丞二人,卻是直言拒絕,聲稱此書生雖然羸弱,然則心思狠毒,怕是亂臣賊子。正好新安衛大營之中,就有朝廷來的錦衣衛上官,自然是交給錦衣衛審問或是押送至南京城最好。
新安衛一聽這話,也覺得是道理,在查清于謙根本就不是徽州人氏,而是錢塘人氏,便再不多說,將五花大綁,嘴里塞著不知哪個官兵的臭襪子的于謙,在重兵把守之下,給帶回了新安衛大營。
一路上,于謙是有苦說不出。
身上雖然是被五花大綁,但也只不過是疼一些。可不知道哪個混賬玩意,竟然將襪子給塞進他嘴里。
混蛋!這襪子只怕就沒有洗過!
嘴里、嗓子里、胃里,一陣陣的翻涌惡心,那刺鼻的氣味直沖沖的鉆進于謙的鼻子里,直入心肺。
刺激的他鼻涕眼淚一大把。
等到了新安衛大營,終于有好心人將于謙嘴里的硬邦邦的臭襪子給取下。
實在是準備審問于謙的錦衣衛,覺得這襪子的味道太足,他自己都嫌棄,這才給取下的。
嘴里一空,于謙分別出眼前的人并不是新安衛官兵,而是南京城來的錦衣衛,他立馬開口咆哮。
“快放了小爺,太孫認識我!”
咱們敬愛的太孫殿下,竟然認識這……這么個玩意?
徒然聽到于謙的咆哮,在場的錦衣衛盡皆一愣。
這小子說的不是他認識太孫,而是太孫認識他,這可就有點耐人詢問了……
在場錦衣衛心中暗想,若是這人胡言亂語,說太子爺認識他,他們必然會當場胖揍這玩意一頓。誰都知道太子爺整日身居東宮,幾乎沒有機會外出。
而太孫就不同了……
整日里……
當即,錦衣衛們開始詢問起于謙,為什么要在這徽州府歙縣鬧事。
于謙見錦衣衛一時沒有拷問他的意思,便長出一口氣,這招狐假虎威算是得逞了,然后便沉聲將自己在歙縣架閣庫中發現的事情一一道出。
在這新安衛的錦衣衛,也不是傻子,他們能被外派出來,自然是機敏之人。
一聽歙縣一縣每年獨自承擔八千多匹絲絹,也覺得事情不對勁,眾人商議一番,最后在帶隊總旗的決定后。將于謙所說,結合他們知曉的事情由來一一寫明,派了人快馬加鞭送回東宮。
至于于謙……
在未查明前,自然還得接著五花大綁~
那襪子?
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