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開始思索,航線上沿途的產出,他下意識的開口:“航線沿途,有諸多無人之地。老奴又領兵數萬,這次歸途,不過是耽誤些時間,命官兵靠岸收集沿途產生。想來,也能爭取平了這筆支出……”
每一次航程,都是一次歷險。
數次遠航的鄭和,很清楚沿岸地區,有著不少的財富,但是為了船隊的安全,他都是直接選擇返回大明的。
現在,為了能夠保持大明往后的寶船隊遠航,他給出了自覺能讓朝廷和太子爺滿意的回答。
然而,在鄭和的眼中。
太孫卻是微微的搖頭。
在太孫年輕的臉上,帶著淡淡的不滿。
這不滿。
是欲求不滿!
鄭和心中,頓感不解。
他已經準備,冒著船隊出風險的可能,主動要沿途靠岸,收集無人之地的財富。
爭取帶回大明的物資,能夠抹平朝廷對船隊的支出。
可太孫盡然還是不滿。
他正要開口解釋,好教太孫真正知道,盡管寶船很大,但在那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依舊如同一片葉子,隨時都有傾覆,葬身大洋的可能。
朱瞻基沒有給鄭和開口解釋的機會和空隙。
他直接開口反問:“鄭公為何要去沿途無人之地,勞心勞力的收集物資?為何不去那些,已經有人聚集的地方,直接帶回他們收集、生產出來的屋子呢?”
鄭和先是一愣,然后當即搶過話:“大明的體統和臉面,不能因為老奴丟了。哪怕是在天外,遠離大明萬里之遙的地方。”
朱瞻基聞言,無奈的苦笑一聲。
鄭和這番話并沒有錯。
至少,對于如今的大明朝野上下來說,是沒有錯的。
甚至可以說,是不成文的習慣和規矩。
就如同,周邊番邦朝貢大明。
一根蘿卜,都能換回去一車金銀。
一群敗家老爺們!
呸!
大明是講究的。
講究仁義道德,但是當什么事都用仁義道德去約束行為,那就是愚蠢!
至少,朱瞻基一直以來,都是這般認為的。
按照他的意思。
你們能來朝貢,那是大明給你們臉了。
你們不在自家搜刮一番,不說攜妻帶子,也得是將自家的庫房掏空。
好貢獻給天朝大明,換來自家的一方安寧。
保護費懂不懂?
不給,就搞你!
為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大明就該什么不要臉的事情,都得做!
于是,朱瞻基現在就很不要臉。
“南疆的香料、圖格魯特的糧食和寶石、帖木兒……帖木兒那些能燒過的黑油、海峽諸邦國的女人、黑衣大食的黃金水晶……
這些地方都有人,他們已經在做最原始的物資積累。
為何鄭公不從這些人的手上,為朝廷賺取寶船隊都裝不下的財富呢?
鄭公方才說了,鄭公手上有數萬大明赫赫官兵,他們是大明的精銳。大明的精銳,舉世無敵!
海外邦國,若不自愿貢獻財富,我大明的精銳,就該教一教他們。
什么叫做自愿!”
“這……這這這……”鄭和聽得是目瞪口呆,一時吞吞吐吐,最后化為小聲:“此舉……與禮不合……”
“有何不可?”朱瞻基當即沉聲反問,繼而說道:“鄭公是大明的臣子,寶船隊上下是大明的將士。你們就該為大明帶回數不盡的財富。大明的百姓在挨餓,大明的百姓在受凍。”
情到深處,朱瞻基唰的一下伸出雙手,緊緊抓住鄭和的雙手,他的雙眼炯炯有神盯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