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于心何忍!當真要視我大明百姓,生死于不顧!”
鄭和突然變得很是為難。
皇太孫沒有說錯。
他鄭和是大明的臣子。
大明的百姓,還吃不飽穿不暖,他鄭和卻帶著一船一船大明子民產出的物品,去送給那些遠洋的外邦。
忽然,鄭和覺得自己,現在就該返航。
鄭和臉上的遲疑和為難。
被朱瞻基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嘴角,微微揚起。
【道德綁架】
曾經,熟悉無比的套路,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朱瞻基眼準時機,繼續加碼:“將在外軍令有所受有所不受!朝廷里多的是庸碌之人,有眼無珠。他們看不到您在外面都干了什么,他們只會看到您這一次又耗費了戶部多少的錢糧。
若是您這一次,以后每一次,都能帶回數倍、數十倍、數百倍的財富。
屆時,他們會恨不得住進鄭公家中,但凡是看見您歇下來,就會恨不得架著您鄭公,給架到包船上,讓您繼續下西洋!
到時候,戶部富裕,朝廷自然再無一人反對。皇爺爺手上也有了余錢,便是年年北征,將整座草原收入大明囊中,也未嘗不可。
而到時候,大明的百姓,也會有吃不完的食物,用不完的錢財。他們能吃得飽穿的暖,他們的子女,不用早早的下田做活,不能賣于士紳為奴。他們能坐在學堂里讀圣賢老夫子的典籍。
到時候的大明,試問鄭公,會是怎樣的?
到時候,鄭公在大明,必然青史留名,為萬世臣子之表率!”
隨著太孫一段一段的話,層巒疊嶂砸向自己。
鄭和的手指,微微的跳動著,間隔也越來越短。
盡管青史留名,成為大明萬世臣子之表率很誘人。
但鄭和更看重的是太孫最后說的話。
讓大明的百姓從此,吃得飽穿的暖,子女可入學堂。
這是歷朝歷代,無數的能臣干將,一直以來的為政夢想,然而至今卻無一人能夠做到。
鄭和本來可以選擇,留在京師,留在皇帝身邊,成為皇宮之中,權柄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他有機會選擇,待在京師,享受著大明臣子的恭敬,待在江南那花花世界里。
但是他卻還是聽從并選擇了下西洋。
所為的,不過是要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去為大明做些事情。
鄭和渾然不知,自己在經過太孫的道德綁架,畫大餅的加持之后,已經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了朱瞻基的話術之中。
他的身體里,開始熱血沸騰。
兩只手攥成拳頭,難以壓制心中的激動。
朱瞻基適時的調節氣氛。
“其實方才,我說的有些過。這個世界太大,咱們不可能全都占著,一點好處不留。但是離著大明近些的地方,卻還是能夠插手的。”
朱瞻基停了一下,觀察著鄭和的臉色。
然后繼續開口:“交趾如今雖然任由賊子作亂,但最大的威脅胡氏余孽已經伏誅。
交趾穩定,這南疆也就連成一片了。
占城、老撾、車里、八百大甸、木邦、緬甸、大骨刺、底兀剌等地,依我看朝廷也該適時的加強控制了。
都是好地方,撒一把種子,秋收萬斤糧。這些地方,該是咱們大明的官員,才能治理好。
所以,鄭公您看。
若是這些地方也被我大明占據。
廣西、云南就會徹底穩定,土司再無作亂的可能。又會與交趾、南疆番邦連在一起。
鄭公是知道,在緬甸、在大骨刺向西,那片有大河入海的土地……也就是圖格魯特(印度)……那里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王朝。
若是由我統領寶船隊,我必然會在那里,河流的入海口建立屬于大明的據點,分撥兵力駐守。然后沿河而上,兩岸皆是肥沃無比的土地和寶藏礦產,可盡數收入囊中。
皆是無論是再下西洋,還是返航,都可為鄭公提供支援和補給。
甚至于,未來某一天,鄭公說不定,也能從那里開始起航,走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