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卻有錦衣衛的人,早就等候多時。
燕南飛一身飛魚服,臉上的表情分外激動,連帶著腰身挺得更加板正筆直。
等眾人看到太孫出現在船舷邊上,所有人精神一震,身形更加的整齊。
三排。
如同三條線一樣。
這是自太孫協辦錦衣衛以來,錦衣衛的日常操練中,增加的正步練習。
如今已初見成效。
朱瞻基滿意的點點頭,踏上從碼頭搭在寶船上的長梯上。
其后,唐賽兒、于謙、朱秀等人,亦步亦趨。
“太孫!”
“您可算回來了!”
朱瞻基的腳步還沒有落穩,燕南飛已經是激動的走了上來,一把托住他的雙臂。
朱瞻基淡淡的看了眼,在四處,混在人群中,有意無意看向自己的人,冷哼一聲。
他向燕南飛詢問道:“可是朝廷有非議?”
燕南飛輕輕點頭,背著身,右手舉起,輕輕一揮。
最后一排的錦衣衛,已經是迅速散開。
頓時,整個東水關碼頭三角地,人群亂作一團。
那些城中各方派出的探子,紛紛落荒而逃。
朱瞻基默默的看著錦衣衛驅趕探子,平靜詢問:“我的兩位叔叔,如今在干什么?”
燕南飛頓了一下,目光悄無聲息的看了一圈,這才小聲說:“兩位王爺最近很是安靜,自從京察軍方,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后,兩位王爺也就甚少再去京衛大營等地了……”
朱瞻基點點頭,卻沒有準備就此罷休,繼續問道:“這一次朝廷里的聒噪,有沒有兩位王爺的人?”
燕南飛認真的想了一會,然后搖搖頭:“二位王爺的人,幾乎都在軍中。去歲軍中清理了不少人,他二位年底前去了趟五軍都督府。然后不少追隨兩位王爺的武將,就都被調到九邊去了。”
這是保存實力,遠離應天這個是非之地。
但也是一種退讓的表現,是要讓東宮放下心來,要讓太子爺知道,他的兩個弟弟沒有想要起兵謀逆的想法。
太子爺在應天,往后可以徹底安心,安安穩穩的睡覺了。
朱瞻基想了想,便拉著燕南飛往城里走,準備離開這東水關碼頭。
原本燕南飛已經準備,帶著人到最前面開路了。
卻是聽到太孫的聲音,再次傳入耳中。
“將盯著那兩位的人手,撤回來一半吧。在他們底下武將身邊安排的人,只留下少數機靈的,其余人等全數撤回。”
燕南飛的腳步停了下來,等到他再次反應過來,只見太孫已經帶著人,走上了西長安街。
到現在,燕南飛才發現,皇太孫自始至終,都沒有問及朝堂上的非議,以及都有那些人在暗中串聯,要對剛剛回京的皇太孫發動彈劾和問責。
朱瞻基從一開始,就沒有理會朝廷里那些人的聒噪。
若是仁義道德,能在當年將北元趕回草原,太祖高皇帝就不會數十次北征。
若是四書五經有用,大明朝就不用每年耗費海量,維持龐大的衛所軍隊了。
等回到東宮,氣氛還是和往常一樣。
他不在的時候,總是一片寂靜。
等到他一回來,整個東宮就是雞飛狗跳,多了尋常百姓人家的生活氣息。
太子妃張氏,照例是第一個召見大兒子。
然后照例是劈頭蓋臉的責罵了一番,又仔仔細細在兒子身上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見沒少什么,這才算放下心來。
至于南疆到底死了多少人,和她的兒子比,再多也不夠比的。
再說,大明朝的軍國大事,向來就不會讓她們這些婦人真正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