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金純已經讓到了一旁。
雖然金純沒有點名,要太子爺先行走在前面。
但是一句‘陛下重禮’,卻是點名了,現在該是以年歲長幼排序。
更是含蓄的說明了,皇帝雖然北巡,但朝政還是要務,大伙就都不要做這些莫須有的爭斗了。
不然皇帝回來了,大伙都沒有好果子吃。
內閣胡廣、金幼孜、楊士奇三人,如今前兩位伴駕隨行。留守應天的,是內閣排序最末的楊士奇。
他聽到金純的話,不由含笑點頭,領著一眾文官,讓出路來。
朱高煦臉色陰沉,但卻一閃而過,只是心里卻是暗自生恨。
老爺子前腳剛走,他現在是監國,但是這幫人卻直接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欺人太甚!
但如同金純的所說,要是老爺子還沒到江面上,就聽到城門口的爭斗,怕是一氣之下就給自己下個禁足在家的旨意。
他錯身讓出入城的位置。
心中帶著些不甘。
朱瞻基默默的看著現場正在發生的一切,他看到老父親的臉上并無波瀾。
太子爺只是對著一眾大人抬抬手,然后竟然是拉住老二朱高煦的手臂,拉著對方,一同往城里走。
“陛下讓你監國,這是信任,是認可。朝政繁雜,我教不了你什么,小心謹慎卻總是好事。”
太子拉著老二,小聲的叮囑著話。
朱高煦還在發蒙狀態,他不明白,明明老大已經取得了,在場臣子們的支持。卻還要做出拉住自己,一同入城的表現,更會在這個時候說這些話。
等入了城,到了分岔路。
太子終于是松開了監國老二的手臂,帶著同樣有些不解的,自家的崽回東宮。
內閣留守楊士奇,會同這旬輪值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張輔,一同去宮中整理政務,準備移交。
各部司衙門堂官,則是各回衙門。
皇帝北巡,應天卻還是國之中樞,每日里依舊會有海量的天下之事匯集于此,然后經過篩選,匯總交于內閣,由內閣派出人手急遞皇帝行在。
至于如今的監國。
漢王朱高煦,則是帶著老三朱高燧,往皇宮里的奉天殿去。
不是要坐一坐龍椅御座。
這是殺頭的事情。
而是因為,監國得要在宮中偏殿,坐鎮中樞聽取處理政務。
等進了午門。
朱高煦已經是一臉陰沉,氣氛壓得很低。
朱高燧似有所感,小聲出口:“兄長是在想城門處的事情?”
朱高煦低喝一聲:“老大意圖不明,但朝中,卻有人想要欺辱于本王!”
他想到了金純的那番話。
剛剛接任禮部尚書的金純,似乎已經選擇了站隊東宮啊。
朱高燧默默的看著,走在前面的新任監國:“您如今是監國,該有監國的威嚴才是……”
朱高煦回頭,深深的看了老三一眼:“老爺子北巡,要多長時間?”
朱高燧微微一愣,沒想到老二哥并沒有接自己拋出的話,卻是詢問此事。
他沉思細想,稍遲開口:“算上一算,怎么也得到年底,才會南下回京。”
朱高煦聽著老三的回答,微微瞇眼。
呵呵一笑。
背起了手,向著宮中偏殿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