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要錢的。
朱高煦重重一哼:“百官若是無事,我們家才不能安心!”
他倒是還在避重就輕。
不過言語間,卻盡然朱家對于大明的統治意志。
朱瞻基訕然一笑:“百官有事,當以雷霆申斥。您初掌監國,該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才是。有道是,底下人外出一縣,也要燒上三把火。您是監國,更要震一震他們才是。”
朱高煦心中的怒火已經被壓下,此時聽聞此言,不由微微看向這個侄兒。
他甩甩手,坐回到椅子上。
要人上涼茶。
然后才開口:“瞻基如何教我?”
他心中還帶著些謹慎,但卻不妨礙聽聽這個侄兒的意見。
他是監國,聽與不聽,做不與做,最后還是他拿主意。
朱瞻基微微一笑。
一口涼茶下肚。
從外面而來的暑氣消去。
心中知曉,今日來的目的,已經達成了一半。
“您得先說清,他們是做錯了什么事,侄兒才好判斷啊。”
朱瞻基臉上對著笑,手上卻是輕輕揮著,示意小太監將眼前,這滿地奏章重新整理好。
他方才的話,一來繼續隱藏自己,二來則是順著老二書朱高煦的意思,先給底下的臣子們定了個做錯事的責任。
很合監國的心意。
朱高煦的臉上,終于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對如此善解人意,懂得體恤長輩心情的侄兒,不多少了些敵視。
不想一想到,自己是被什么惹怒的。
朱高煦又是連連冷哼。
他直接從剛整理好一堆奏章,捧到跟前的小太監手上,拿了一份奏章,攤開丟到朱瞻基面前。
“瞻基你看看,你看看!”
“這幫子腐儒干的好事,一份奏章不過百十字,九成九都是本王不認識的字!”
“咬文嚼字至此,本王如何厘清政務?”
“這是朝政奏章,不是他們那幫子清流之間的攀比,他們是覺得只我看不懂,就你父親能看得懂?”
“老大只怕也看不懂!”
朱高煦絕對不會承認,是因為自己學識短淺,且還擰出了太子爺,來論證自己的結論并無差錯。
監國怒氣沖沖,絮絮叨叨的說著,被朝臣激怒的原因。
朱瞻基則是裝著不知,拿起被丟到自己面前的奏章。
這一看,朱瞻基差點再也忍不住。
一份奏章,滿篇八輩子都不一定能用到的字。
每個字,都能看得出,它真的是一個字。
但不用連在一起,你都看不出這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唯有結尾的署名,翰林院某位大才學士,清晰無比,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且會記恨于心中。
再不用看接下來的奏章。
朱瞻基也知道,大抵剩下的那些奏章里,也都是這樣的。
這是赤裸裸的,在學術上進行歧視。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些人辦起這種事情來,竟然會這般的用心。
也難怪剛剛老二叔會大發雷霆。
朱瞻基覺得,要是自己天天看到的奏章都是這樣的,只怕反應會比老二叔還要大。
朱高煦掃了一眼,正在憋著笑的侄兒,哼哼著:“你現在看到了吧,就算是你父親,看了那么多書,只怕也認不全著上面的字……”
監國表示心好累。
朱瞻基苦笑一聲:“也是難為他們了……”
然后趕忙轉口:“這等放肆!難道議論朝政國事的奏章,是他們沒弄學識的地方?您該申斥他們,責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