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干凈嗎?
干凈人,就做不得鹽商的生意!
朱瞻基輕笑著:“但本宮想啊,兩淮這么大,總是要有人辦事的是不是。我聽說,外頭那些人家并沒有抄出多少銀兩來,按照賬冊,似乎都送給了那些該死的倭寇。也難怪,他們上次給南疆捐獻錢糧,只有那么一點……”
“啟稟太孫,張某不才,近日族中有所得,愿捐獻十萬兩白銀給南疆征伐將士們!”二號水軍張建白當即開口,表明捐獻銀兩。
眾人已經反應過來了。
皇太孫的話,很容易明白。
前段時間,兩淮鹽商共計捐獻三十萬兩白銀。遠遠低于皇太孫,在朝廷里立下的軍令狀。
為什么會這樣?
現在查清了。
是因為,外面那些人,家里的錢都拿給倭寇了,所以沒錢捐獻。
現在和風閣里的這三十八人。
要是不拿出更多的錢,那就是和倭寇有勾結,因為你們的錢也都拿給倭寇了。
勾結倭寇。
這是叛國的死罪。
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啥都沒了。
“草民愿意捐獻三十萬兩白銀!”
“二十萬兩!”
“三十五萬兩!”
“十五萬兩!”
“……”
想清楚了的兩淮鹽商們,紛紛前仆后繼的報出一個個龐大的數目。
朱瞻基抿著嘴,眼簾下沉。
“……”
等到和風閣里,再次安靜下來,鹽商們小心的觀察著太孫的表情時。
一旁早有準備的鄧永新,已經拿著賬本上前,小心的放在了朱瞻基面前。
“太孫,一共三百三十六萬兩白銀……”
遠超既定數目一百三十六萬兩。
“一百三十六萬兩,押送南疆,交付有司。”
“兩百萬兩押送京師。”
朱瞻基睜開雙眼,目光平靜。
三百三十六萬兩的白銀,被分割完。
三百三十六萬兩。
幾乎等同于,大明一年的鹽課。
在葉英發被擊殺,曹禮自決、王博厚身死,城中各處不斷響起的槍聲,多重沖擊下。
又有張建白、丁志明兩名水軍附和。
現場的三十多名兩淮鹽商,紛紛掏盡家底,也要表現出最大的忠誠。
朱瞻基滿意的點著頭。
他看了一眼幾張桌子:“鄧知府,上茶吧!”
原是這和風閣里,從一開始到現在,都并沒有上茶水。
此時朱瞻基這般說道,在場的鹽商們,終于是稍稍安心了一些。
茶水不多時,就被送了過來。
跟著一起來的,還有于謙和張天。
今日的于謙,身穿幼軍衛軍袍,腰間別著一把軍刀,顯得甚是英武。
張天臉上帶著殺氣,身上是星星點點的血跡,滿目蕭殺,讓人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