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個女子,還是起先與朝堂對立,混跡邪教的!
技術男宋禮,對這種事情不關系,悶頭喝著酒。
夏元吉卻是細細的琢磨起來,然后看向楊士奇,開口道:“楊大人是屬意,這位文想姑娘?”
今日雖然只是短短一觀,但文想在眾人的心中,卻已經是足足的打下了一個落落大方的形象。
待人處物,察言觀色,樣樣都可以算得上出類拔萃。
楊士奇點點頭,卻又搖搖頭,最后化為一聲嘆息:“文姑娘是極好的,若為正宮,在后宮必然有賢明之聲。然……文姑娘的身世……”
沒人知道文想的身世,究竟是什么。
就是在東宮之中,也甚少有人提及。
如此,便只余下孫若微與那自小長在東宮的紅衣姑娘了啊。
桌面上,幾人又一次沉默起來。
已經清理完燒烤架的朱瞻基,適時的取下圍裙,一邊擦著手一邊走了過來。
嘴里,發出聲來:“幾位老大人,我有意待皇爺爺回京之后,提請將如今輪值內閣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們,轉為武英殿大學士,不知諸位有何意見?”
原先的內閣大臣們,都是掛著文淵閣大學士的名頭。
但五軍都督府,畢竟都是一群武將,掛個文淵閣這樣一個文氣鄒鄒的名頭,確實有些不好看。
楊士奇想了想,看不出太孫的真實心思是什么,最后緩緩開口道:“內閣之事,老臣以為,皆由陛下定奪。”
如今,誰也不能將皇太孫,當做是個小孩子看待。
這位年輕的太孫,如今做事,可是走一步,就已經謀劃好了后面數十步。
楊士奇可不敢確定,提請將輪值內閣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們,轉為武英殿大學士,只不過是為了一個名頭的事情。
在他嘴里,說的是要等皇帝回來,交由皇帝定奪。但在他心里,卻是等著內閣的其他幾位回來,內閣先行商議一番才是。
夏元吉、金純、宋禮三人沒開口。
他們雖為尚書,但非是內閣成員,這樣的事情不發言才是對的。
有些冷場。
朱瞻基也不在意,他緩緩坐下,將烤好的鯽魚分開,魚頭送到了楊士奇的餐盤里,兩側魚腹分別送到了金純和宋禮的餐盤里。最后的一截魚尾,則是給了夏元吉。
“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定鼎乾坤,汲取歷朝朝政利弊,到如今內閣、六部、九卿執掌朝政。朝局清明,朝政疏通。”
這是給大明朝,如今的朝堂政治格局定論。
只見朱瞻基接著說:“內閣,承上啟下,往后要必然是要統領朝政的。六部分工協作,分管朝堂政務。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大理寺監管朝堂,審查天下。各方有序,則天下大定。”
還是在說朝廷里的事情。
在場的四人,也都已經放下了碗筷,等待著最后的正題。
朱瞻基喝了一杯酒,吐出一口酒氣,鄭重的看向四人:“如此次,朝堂之上的爭論,來自于何處?我想,不單單是因為,所謂的太子黨吧。來自于,朝臣們不明本務!”
朝臣不明本務?
這話很有意思。
即便是楊士奇,也不由的皺起眉頭,靜靜的思索起來。
夏元吉有些想法,不由開口:“太孫此言何意?”
朱瞻基微微一笑,平靜回答:“小子斗膽問老大人一句,若是一個刑部不識算數,不知大明稅賦的官員,指摘老大人戶部做事不妥,老大人會是如何心情?”
“自當駁斥!”夏元吉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隨后,他趕忙閉上了嘴。
在場的人,已經明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