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面前,是一張巨大的沙盤,半面深藍,半面青綠。
這是東南沿海,北至山東、南至廣東的大明海事堪輿沙盤。
在沙盤的周圍,一眾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僉事等,分列左右。
朱瞻基剛剛到,還沒有來得及用茶,就讓人都到了這沙盤前。
成國公朱勇站在一旁,看著眾將挺立,心中甚是滿意,他先行開口:“諸位現已知曉,宵小倭寇,如今又一次侵犯我大明沿海,屬為可惡!我等身為大明武人,執掌大軍,理當建言獻策,祛除倭寇!”
朱勇起了點題的作用。
然而,朱瞻基卻似乎有些不滿意,他緊接著開口補充:“犯我大明者,唯梟首以報!”
立場,遠比朱勇的祛除倭寇,更加激烈。
但是效果,卻也是更加的明顯。
隨著梟首以報從朱瞻基的嘴里發出,在場眾將,紛紛凝神,目光之中,已經閃過一縷縷的殺氣。
一旁,被叫來的神機營提督李彬,顯得有些郁郁。
對倭寇用兵,神機營是不可能有機會上陣的了。
重達萬斤的大炮,雖然威力強大,但并不利于運輸。
而倭寇的戰術,向來都是鉆漏子。
憑著幾片舢板,沖上無人的海岸,進犯內地。
機動性,遠不是神機營能夠比擬的。
朱勇的手中,已經拿著一支長長的桿子,他舉著桿子,在沙盤上輕輕點向錢塘江位置。
“此次倭寇犯邊,寧波府定海前所折損過半,朝中必定要往錢塘調派支援。但我認為,這是賊子的調虎離山之計!”
錢塘富饒,大明必定不能讓錢塘出事。
如今錢塘被倭寇進犯,朝廷勢必要五軍都督府調派兵馬,前往錢塘鎮守。
在場之人,皆是大明身經百戰的大將,這等淺顯的計謀,一眼看穿。
“可是,倭寇會選擇何處下手?”
有人提出了問題。
這是目前最為關鍵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東南沿海,那漫長的海岸線,足以讓任何統軍之人望而卻步。
若是猜不透倭寇真正的目的,大明不可能糾集百萬大軍,將整個海岸防備起來。
其實一直有一個辦法,可以逼迫倭寇暴露出目的。
那就是堅壁清野。
將大明沿海百姓,內遷到內地的城池之中。
如此,大明則可以在各座城池之中,布置數量眾多的衛所官兵,用以抗衡倭寇。
但現在,不過是一地被倭寇襲擾,若是就此將整個沿海地區內遷,對大明的賦稅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我已去信鄭和,讓他抽調戰船回來。”朱瞻基同樣在頭疼,沉聲說出自己已經做出的安排。
聞聲,眾人安靜下來,看向年輕的皇太孫。
朱瞻基無奈一笑:“此次寧波府之事,若無內地奸細里應外合。定海前所,必然不會有如此之大的傷亡。這些日子,我思來想去,若要為大明掃除多年來的倭寇之患,唯有直搗黃龍,將倭寇從根子上絞殺干凈才行。”
若不是為此,朱瞻基也不會讓鄭和抽調寶船隊里的戰船回來了。
原本,朱勇等人還在想著,如何防備倭寇進犯。
怎么也沒有想到,皇太孫想著的,卻是怎么從根本上,殺光倭寇,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眾人不由的沉默下來,皆是在思考著,這件事情到底如何。
最后,還是這旬的輪值內閣徐景昌開口:“如此,大明必定要大舉用兵,此事恐怕只能等重陽之后,由陛下欽定了。”
朱瞻基吐出了一口氣。
他看向眾人。
“軍中要操練起來。抽調官兵,充實水師,不論如何,對付倭寇不會水是不行的。”
“備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