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七。
滿城桂香,秋風送爽。
一早,應天城里的官吏、百姓,都出了城。
他們最為敬愛的,文治武功、寬厚慈祥的大明皇帝陛下,回京了。
出京北巡的時候,皇帝是坐著寶船,一路水道北上的。
回來的時候,自從過了長江,皇帝就舍棄了慢吞吞的寶船,換乘健碩的戰馬,直奔應天而返。
原本,朝廷是希望,能出城至江邊迎接皇帝陛下。
卻是被皇帝陛下輕飄飄的嘲諷了一聲。
你們的馬車,能有朕的戰馬快?
于是,滿朝的臣子們,只能是靜靜的等在城門口,盼著皇帝陛下回京的隊伍出現。
城門下,群臣是以漢王朱高煦為首。
他如今還是監國,自當是代表著朝廷的。
太子也來了,不過站在了一旁,目光微微下沉。
大概……或許……應該……
是在秋風的撫摸下,有些想睡回籠覺了。
他的身邊,是皇太孫朱瞻基。
朱高煦默默的看了東宮這邊,心中稍稍安定。
他今天沒有失禮,一幫人剛到城門外,他就要請老大來主持迎接老爺子回京的事情。怎奈何,老大數次婉言謝絕,言辭振振他漢王如今是監國,自當領銜朝堂。
一番兄友弟恭。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贊嘆太子的老成持重,贊揚漢王的謙虛恭敬。
就連戶部尚書夏元吉,也被他早早的給請了過來。
要不然,按照老倌兒的脾性,說不得又得拿罪臣之類的說事,不愿來城外迎駕。到時候老爺子一看自己的錢袋子不見了,怕是要生怒。
萬幸,夏老倌兒很給面子,不過勸了半個時辰,也就跟著一起來了。
么問題!
朱高煦心情變得有些怡然自得。
戶部那邊,五萬兩的銀子,已經一分不少的送到了內府。有了銀子的內府監,發誓要將這次皇帝想辦的重陽宴,給辦的漂漂亮亮的。
宗室們也沒有再多說話,不過幾萬兩銀子而已。
雖然……
過年的時候,可能要少買幾個婢女、少賭幾場牌,但在皇帝那里,定然是能多上一句夸獎了。
值得!
朱高煦在享受著朝政清明,萬事順遂后的喜悅。
很可惜,老爺子回來了,他這個監國的頭銜,也就自動的沒了。
官道上。
已經揚起了塵土。
地面上,細小的碎石土塊,在不停的跳動著。
這是大隊人馬奔襲,才會有的動靜。
皇帝陛下,回京了!
城門下,所有人的呼吸,不由一滯,目光緊緊的盯著前方。
龐大的儀仗隊伍,直插云霄的大明龍旗,無數的蟒服長槍,簇擁著一員中年驍勇戰將,如沖陣一般,直直的撲向應天城。
讓人一眼看過去,便知道是主角的驍勇戰將,正是大明的皇帝陛下。
朱棣一身戎裝,沉重的盔甲罩在身上,顯得英武神勇。
他的目光如鷹,身軀如虎。
雙眼只是淡淡的望了過來,就能讓城門下的官吏們,不寒而栗。
這是獨屬于帝王的威勢。
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