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孫妃的人選,不是宗室里那群豬隨便取個媳婦。
這件事,關系到未來多少年后,大明的后宮主位。
那是母儀天下的位子。
老朱家,向來不推崇所謂的門當戶對,亦或是世家大族。
但,娶妻娶賢,這個道理按照老朱家的小農基因,那是根深蒂固的。
良久后,朱棣方才開口:“便選孫若微那丫頭吧。畢竟,他們家和你母親家里,也是沾親帶故的,都是熟人。其他三人,進側妃位吧。紅衣那丫頭,要賜名,總不能身為太孫側妃,連個名字也沒有。”
皇帝一言而決,將所有的事情,都給安排的妥妥當當。
大抵和自己想的一樣。
朱瞻基也沒有異議,只不過心中卻是有些揣揣的。
他是在怕,等回了東宮,這事要是讓文想那丫頭知道了,只怕當場就要化身文青怨女。
然后就是,長嘆息以掩涕兮的場面。
有點對不起屈原大夫,但朱瞻基覺得自己,也實在是想不出,該如何形容了。
朱棣則是在觀察著寶貝大孫子的表情,見小子沒有異樣,心中也松了一口氣。
爺爺不好當啊!
尤其,是在廢物兒子不當家的情況下。
他是又當爺爺,又當奶奶的。
去哪說理去?
不由的,朱棣就想到了,已經走了十多年的徐皇后。
心中又是一陣哀傷。
若是皇后還在,看著如今孫子將要成婚的場面,只怕是要高興的合不攏嘴了。
然后,皇后必定是要親自操辦起來,從婚衣彩禮,等等一應事物,都要親力親為起來。
想了想,朱棣又將一腔憂愁,化為一聲長嘆。
提提神,朱棣轉口道:“鄂宏大前些日子,親自上奏章給我,南疆眼下有錢有人,進展迅猛。雖然他沒說,但朕看得出,他是在問朝廷,等他打下南疆之后,如何安排南疆。”
“自然是設立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先由額宏大、靖江王府、黔國公府,以大明官兵鎮壓管轄。朝廷再徐徐圖進,另派文官,一一接管。”朱瞻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這是他早就謀劃好的。
至于讓朝廷徐徐圖進,是因為新征之地,必定叛亂四起,若是沒有大軍全權鎮壓,難免會有反復。
等到地方上,被清洗過幾遍之后,才是長治久安的時候。
朱棣點點頭:“朕也是這般想的。但南疆離京太遠,不可全權交由一人之手。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吧。”
謹防藩鎮割據。
是身為帝王的必修課之一。
朱瞻基沒有思索的點頭:“朝廷,可派一員重臣,或是宗室,總領督辦南疆事務。南疆本土,因地劃分,諸軍分管各地。也好為之后化設新的承宣布政使司預備。”
朱棣點點頭,沒有當即回應,換了個話題道:“靖江王上奏,說有感廣西人口增多,王府不敢多占土地,徒添百姓負擔。意欲讓朝廷收回廣西食邑,轉封交趾,乃至于緬甸也行……”
朱瞻基一愣,老爺子說的這話,雖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是沒有想到,他那個靖江王的族侄,會這般迅速的行動起來。
見朱瞻基沒有開口,朱棣再次詢問:“此事,你如何看?”
朱瞻基眨眨眼:“孫兒以為,有宗室在南疆看著,終究是好事。這事,靖江王前番,也與孫兒提及過,他是想要為朝廷分憂的,但是一直沒有門路。這次,大概是看到機會,想要在您這里露露臉的。”
朱棣沒急著發話,他看看殿外的天色時辰。
轉頭對一旁的太監吩咐著。
“進膳吧,朕與太孫一起用。”
老爺子這是要長談一番了。
朱瞻基默默頷首,想著事情。
……
宮中的御膳,并非每頓都是龍肝鳳膽。
大明的皇帝,更不會出現,花十兩銀子買一顆雞蛋的荒唐事。
偏殿里,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兩,相對而坐。
中間的桌子上,也不過是三菜一湯。
蔬菜只有一樣,兩道牛羊肉菜,一份菌菇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