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最先說話的是楊士奇。
反問的,是金幼孜。
工部尚書宋禮,伸手將首輔面前的最后一塊桂花糕拿走,塞進嘴里。
他最近有些春風得意,渾身干勁。
眼看著,等到重陽宴結束,日月堂那邊的測繪完成,他就準備在提請開工新式水泥路的建造了。
南疆那邊,頭一批整整三萬名俘虜,已經被押送在路上了,消息早幾天也已經傳回京了。
宋禮現在一心想著,要怎么充分最大化的利用這批無私的、熱心腸的,奮不顧身的想要為大明基礎建設出力,為大明社會發展添磚加瓦,積極奉獻的南疆俘虜們。
他晃晃腦袋,看了眼依舊是空空如也的御座,不由出聲:“話說,陛下為何今日來的這般遲?”
重陽宴是皇帝要辦的。
不來的人也是皇帝。
經過宋禮這么一提醒,眾人倒是醒悟過來,不由的紛紛都看向上方御座。
禮部尚書金純開口解釋:“凡應天八十以上老者,今天都被請入了宮,想來陛下這會兒,還在與他們交談吧。”
重陽尊老。
宴請城中高壽百姓,是體現皇家仁義的好機會。
首輔胡廣點點頭,看向還想伸手拿東西吃的宋禮:“大本,那新式水泥路,耗費如何,如今工部可有定數?”
朝廷要推行新式水泥路,最近大伙議論了不少。
且在大明旬報上,最近連著兩期,都在討論新式水泥路的優勢,以及向大眾灌輸基礎建設的優點。
眼下,戶部官倉里也有兩百萬兩銀子。
第一批三萬名俘虜,也在路上了。
新式水泥路的建造,近乎已成定局。
但身為內閣首輔,胡廣需要知道,做好這件事情,朝廷到底要下多大的力氣。
總不能,像前隋一般。
河挖好了。
天下沒了。
大明不是前隋,是要千秋萬代的。
身為內閣首輔,胡廣有責任,維護大明的長治久安。
宋禮笑了笑,很是輕松:“方略快要出來了,按照先前的推斷。重頭是在人力、原料上,但有南疆那邊的支援,便少了一半的壓力。而水泥是用石材燒制的,同樣幾無成本。”
胡廣滿意點頭。
朝廷里的大小官員,他身為首輔大抵都是清楚的。
宋禮是個能臣,他既然說耗費不多,那便不會多到哪里去。
正是這時,有小官從外面走了進來。
是都察院的人。
他到了都察院都御史劉觀身后,俯身低頭,小聲私語。
少頃,都御史劉觀目光一凝。
他抬頭,眼神之中有些憂慮,看向首輔。
……
恰是此時。
從殿外,數量眾多的老翁老嫗,在宮中太監們的帶領下,魚貫而入。
他們穿著滿繡福壽字樣的新衣,臉上帶著激動和熱切。
在太監們的指引下,到了安排好的位置上。
胡廣等人,不由的回頭看向御座。
皇帝依舊沒有了!
按照流程來說,皇帝和城中高壽老人們交談完之后,該是一同出場的。
現在皇帝沒有來,則說明,皇帝還另有要事在辦。
胡廣當即回頭,看向都察院都御史劉觀。
“出什么事了?”
首輔發問,臉上滿是憂慮的劉觀,不由一嘆:“千防萬防,怎么也沒有想到,我都察院里,竟然有人挑了今天這個日子,入宮上奏陛下,似是要彈劾漢王與趙王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