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
連著三天。
朱瞻基一步沒有踏出過自己的書房。
如此,才算是將三個情感脆弱的女人,給徹底的安撫住。
弄走了三人后,朱瞻基又開始陷入擔憂之中。
在東宮,他能以一當三。
可南疆那邊還有一位。
那可是一頭猛虎。
以一當百!
到最后,朱瞻基也沒有想出一個穩妥的辦法,只能是暗自決定,最近到了要加強核心力量鍛煉的時候了。
……
江南秋色漸濃。
自重陽宴后,朝廷諸事也基本都收歸到皇帝的手中。
因為皇帝當日在重陽宴上的口諭,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在應天城并沒有逗留幾日,就被催促著趕往南疆。
按照皇帝的意思,他二人并沒有得到統軍一方的權利,只不過是作為一員猛將,到額宏大賬下聽調。
兩位王爺終究是走了,至于他們二人心中有在想些什么,旁人也不得而知。
……
又過了十多日。
一支龐大的俘虜隊伍,由南邊緩緩進入應天地界。
禁衛大營兵馬出動,將從南疆押送而來的三萬名俘虜,就地分成兩隊,被各自帶走。
為大明基礎道路建設,自愿無私奉獻的三萬南疆土著,被帶到了石山礦場,帶到了水泥燒制工坊,帶到了應天境內各段已經劃分好的路段上。
朝廷里,一時間忙碌起來。
新式水泥路的建設,已經在朝堂上議論過了,工部和戶部力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在一旁支持,沒有不通過的理由。
到此時,不少人才算是看明白,當初太孫從兩淮弄來的那兩百萬兩銀子,是要被用在這個地方的。
于是,大家又聯想到,前些日子剛剛才被趕到南疆的兩位王爺。
若是兩位王爺知曉了這事,只怕是又要暴跳如雷了。
且不提兩人如何如何。
只說應天城里。
在皇太孫的提議下,朝廷為了表示對新式水泥路的重視,特意弄了一個開工儀式。
地點就在正陽門外的大街上。
正陽門直通洪武門,走過千步廊,就能到承天門,后面便是皇城端門和午門。
選在正陽門外,舉行開工儀式,是朱瞻基的意思。
這里離著皇城近,老爺子抬抬腳也就過來了。
有皇帝主持開工儀式,對于后期的水泥路建設推進,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言自明。
開工的日子,是欽天監選出來的。
好日子,大吉大利。
一早。
滿天紫光。
晴空萬里。
正陽門外,已經是無數禁軍把持。
山川壇旁邊的十字街口,是應天城外水泥路的修建起點。
無數的彩旗飄揚,一條條紅底黃字的橫幅高掛。
上面書寫著各式口號標語。
同樣是皇太孫的手筆。
因為也算是對新式水泥路的推崇。
工部、禮部都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
在路旁的空地上,禁軍特意留出了一大塊的地方,讓應天城內外的百姓,能夠有抵近觀看開工儀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