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約莫有一里地的路基,就被水泥堆滿。
這時候,有戰俘開始下到路基上的水泥里。
他們拿著一根根大棒,連人帶棒在水泥里不停的攪拌著。
這是為了讓水泥漿和石塊充分的混合,保證道路質量的。
沒有振動機的年代,用戰俘的身體去攪動,是最節約成本的方式。
當路基上的水泥被充分攪拌之后,就會有人開始拿著一根橫跨整個路面模具的鐵板,小心翼翼的從頭開始,將路面刮平。
隨后,便有人在搭起的高過路面半尺左右的平臺上,拿著小鐵片,一塊一塊的將整個路面給徹底平整。
等到快要凝固的時候,才會有人拿著鐵耙,在路面上劃出一道道防滑槽來。
看臺上,無數的官員,看得興起。
這是他們從未見識過的道路建造方式。
在以往,最好的道路,便是宮中用石塊鋪設的道路。
平整無比。
但是,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卻是驚人的。
可如今,只要將石頭變成水泥,用模具規定道路厚度和尺寸。最后,再將那些神奇的泥漿倒進去,讓戰俘按照順序一一平整即可。
從時間上來說,遠比過往節省了數倍有余。
而堅固程度?
工部那邊,前幾日已經拿了不少凝固后的水泥塊到朝堂上,與一眾朝堂同僚觀看。
水泥塊很是堅固!
所有人,似乎都看到了,大明往后的道路,將會千百年不腐,牢固無比,就如同大明的江山社稷一般。
萬古長存!
……
一個優秀且合格的官員。
需要時刻對每一件發生的事物,保持著足夠的聯想能力。
沒有想象力的官員,就不應該去當官,而是應該扛著鋤頭,脫掉靴子,走進泥地里,作者不需要任何思考的農活。
如今的大明朝堂,官員們不論大小,都還有著足夠的聯想能力。
看著眼前逐漸凝固、成形的水泥路。
工部的官員,想到的是,這樣的道路若是推行到整個大明的田間地頭,工部便能將往日最難開采收集的各式材料,源源不斷的輸入到應去的地方。
戶部的官員,想到的是,這些水泥路的建成,會對賑濟災情、收取賦稅等國朝錢糧事物,起到多大的推動力。
吏部的官員,想到的是,他們調派官員的速度,也要以前更加的便捷,地方上的權利空白會被極大的縮短。
兵部想到的是,水泥路的便捷,各地可能發生的民變和叛亂,將會被朝廷用最快的速度調集兵馬鎮壓。
五軍都督府。
左右都督們,此時的目光格外的閃耀。
他們在竊竊私語,不斷的有新奇軍事論點,被不斷的提出。
“我已問過工部官員,他們的測試結果,新式水泥亦可用于營寨建設。若大軍出動,需要建立長期營寨,水泥可一夜初步凝固,再一日徹底凝固。我軍往后,將再也不用煩心于野戰安營之困。”最先說話的是成國公朱勇。
在場的左右都督們里,他算是最為年長的幾位之一了。
長年以來征戰沙場,統軍一方。
征戰之時,不可能永遠都是在城池之中,在野外的時間其實要遠遠超過在城池中。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帶領大軍,在野外安營扎寨了。
大軍安營,其實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不足與外人道也。
因為關系到全軍上下的性命安危,往往一座長期固守的營寨,都需要付出許久的時間才能被建設完成。
這邊極大的拖延大軍的戰略部署。
如今有水泥在,工部也通過了測試,能夠被運用到軍隊安營扎寨上。水泥建設的營寨,將會比原木制作的更加堅固,也更加的便捷。
有了成國公開頭。
張輔當即輕笑著開口道:“往后我大明九邊將士,能夠安穩的睡覺了!”
如今大明軍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軍事統帥之一的張輔一開口,眾人立馬認同點頭。
“五軍都督府該去信鄂宏大,要他另外收繳俘虜,送往九邊,為我大明將士建造更加堅固的戍堡、邊墻、陷阱。”張輔在軍中一直有愛護百姓的名聲。
武安侯鄭亨贊同道:“九邊防備,一直簡陋,所幸我軍將士上下一心,年復一年的堅守邊塞,忍受風寒。鄂宏大該為九邊同袍出這份力!為九邊各處建造更加堅固完善的堡壘,使我軍將士再不受風寒襲擾,專心御敵!”
朱勇接過話:“若有此水泥,我等是否可以建議朝堂,將長城沿線重新修繕加固,連通各段城墻,使北方草原被長城徹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