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他們要在這里休整一夜,等到明日才會繼續藏匿身份,趕到幼軍衛大營外,與齊子安私下見面,等松江府的事情安排完之后,就會轉道南下錢塘,等到王景弘帶著戰船回來。
離小鎮越近,看到的東西也就越發的清晰。
只見這座還尚不知名的小鎮外,無數的百姓正在揮舞著各種工具,在環繞著整個鎮子,挖出一條又寬又深的溝壑。
用眼細細測算一下,就能看得出,這條還沒有成形的溝壑,最少會有一丈的寬度和深度。
對于這個小鎮來說,是個不小的工程量。
此時,鎮上的健壯的男人們,都在已有一人深的溝壑里,不斷的將底部向下以及兩側挖深挖寬。
而那些力氣小一些的婦孺,則是在溝壑上方,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將一筐筐挖出來的泥土,搬運到溝壑后方,圍繞著小鎮堆砌出一道土墻來。
盡管這個時候天氣已然轉涼,但百姓們卻都只穿著單衣,揮汗如雨,臉上還帶著濃郁的不安和焦急,似乎對現在已經不可能再提高的速度很是嫌棄。
不遠處小鎮的出入口,有一座涼棚,幾名穿著統一樣式的男人,正在指揮著百姓熬煮著涼茶。
這些人,是要將這座鎮子,修建成一座堡壘!
只是一眼掃過,朱瞻基的心中便有了答案。
于謙在一旁,目光之中浮出一絲擔心,壓著聲音說:“公子……他們是要自保……”
這里離沿海,已經沒有多少的距離了。
很顯然,這個鎮子是在害怕倭寇的到來,會將他們現在所有用的一切都給搶走,同時將他們現在的生活給徹底的破壞掉。
自保,是一件好事。
但對于朝廷來說,卻是一件壞事。
這代表著,基層的百姓正在對朝廷的軍事力量失去信心。
他們不相信大明的衛所官兵,能夠將從海上侵略而來的倭寇給阻擋住,所以才會自發的開始想要保護自己的家園。
朱瞻基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他記得,大明旬報最近一直在宣傳,朝廷關于抗擊倭寇,建立一條堅固海疆防線的訊號,為的就是安定沿海地區百姓的不安心情。
可即便是如此,這個鎮子上的人們,依舊不愿意相信朝廷能夠保護他們的承諾。
“幾位公子,不要再往前面走了!”
鎮子上,有剛剛搬運完一筐泥土的老伯,看著官道上的七個人,不由高聲吶喊勸阻著。
見太孫還在深思,于謙微微一嘆,驅趕著馬上前,到了那老伯面前翻身下馬。
“老伯,此話怎講?”于謙禮儀無可挑剔,就如一位謙謙君子一般。
小鎮老伯長嘆一聲:“再往前,官道都沒了,你們要是接著往下走,不單單是路難走,說不得離海近一些,就會撞上那些倭寇了……”
于謙說:“大明的官兵呢?晚生要是沒有記錯的話,咱們松江府可是有數千官兵的。”
老伯又是一聲長嘆,他搖搖頭,指著小鎮外的工地:“看到沒有,咱們鎮子都在挖溝造墻了,就是怕那些殺人如麻的倭寇沖上岸。金山衛那些官兵,要是能守得住,前邊那個可憐的拓林村,就不會整個村子都沒了……那可是三百多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