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老伯繼續搖著頭,滿臉的擔憂,卻未曾見到一絲憤怒。
這是已經麻木了的表現。
于謙張了張嘴,對于拓林村慘案,他找不出任何可以為松江地方衛所解釋的理由。
老伯看到少年人吃癟,卻并沒有高興起來,他走到路邊的大石塊上坐下,拍拍一旁,招招手。
“若是往年,聽到倭寇要來,咱們這啊早就往內地跑了,要么躲進府城里頭,要么就到更遠的親戚家里。”老人家絮絮叨叨的陳說著。
有心探究的于謙,走了過來坐在一旁,追問道:“那今年為何不走了?”
遠處,停留了許久的朱瞻基等人,也在緩緩的靠近過來。
老人家只是看了一眼,笑了笑:“都是咱們鎮上的黃老爺善良!今年咱們鎮上大豐收,交了給朝廷的賦稅后,還剩下好些呢!這些東西,咱們可帶不走。”
“所以,那個黃老爺建議你們不要走了?”于謙詢問著。
老人家點點頭,又搖搖頭:“黃老爺可不是光讓我們不要走,他還說了,就算倭寇真的來了,咱們也能擋得住!”
于謙回過頭,看著干的熱火朝天的工地,他不覺得這些溝壑土墻,真的能擋得住那些一心劫掠的倭寇,但他也不好打擊老人家的信念:“于是你們就開始做這些事情了?”
老人家哈哈一笑:“都是黃老爺,不光是想要守住咱們今年的收成。還拿出了錢糧,召集咱們鎮上的人,一起來修建這些。黃老爺家出錢出糧還出人,聽說黃老爺家里還在操練家丁,發誓要和咱們鎮子共生死呢。”
于謙有些驚訝:“還能有這樣的人?”
地方上的地主老財,但凡是聽到要強盜要來,第一件做的事情,必定是收拾家中金銀細軟,然后在第一時間逃離。可不會像這位黃老爺一樣,能說出共生死的話來。
似乎是因為有人震驚于此,老人家顯得很是高興,堅定的說:“黃老爺是個天大的好人啊!”
“你們就不怕,這些東西擋不住倭寇嗎?”終于到來的朱瞻基,則是毫不顧忌的開口發問。
和于謙坐在一起的老人微微一愣,但是并沒有生氣,他抬抬頭看向眼前的年輕人,憨憨一笑。
老人家開口道:“怕啊,怎么不怕?可是黃老爺說了,倭寇上岸是搶東西的。只要咱們這些東西能阻擋他們一段時間,他們自己就會離開,去更容易搶到東西的地方去。”
黃老爺不簡單啊!
聽到老人家說出的答案,朱瞻基不由點頭。
對于那黃老爺所說,他是認同的。
倭寇沖上岸,為的就是搶奪一些可以帶走的東西。現在的他們,可沒有任何,想要占領大明的想法。
他們敢于搶掠大明,但他們也知道,大明并不是他們能夠戰勝的。
所以,當他們從海上沖到大明的土地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時間里,殺燒搶掠,用盡一些手段將能搶的東西帶走。
要是在這個鎮子外停留的太久,會大大壓縮他們的搶奪盛宴,甚至有可能拖延到大明衛所官兵反應支援過來,從后面將他們的后路給截斷。
甚至,不用那些沖上岸的倭寇,親自到這里,那些潛伏在大明百姓中間的明奸們,就會將這個鎮子的消息傳遞給倭寇,從一開始就避開這個地方。
于謙看了一眼到來的朱瞻基,他站起身,向老人家行禮,歉意道:“老人家,我們是從北邊回來的,要回到錢塘去。想在此地歇息一晚,不知可否?”
老人家當即點頭:“原來是錢塘的公子們,剛剛聽你這位公子說話,言語間就有些錢塘那邊的味道。歇息當然可以,雖然鎮子外面亂,但鎮上的人家,也有不少空置的屋子,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