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覺得自己在不斷的膨脹著。
“我日思夜想,有幾個新的知識點,想和你深入淺出的交換一下意見。”朱瞻基從后面,環抱住岑可。
讓岑可的身子不由一顫。
有些話,她聽得懂,但有些話,卻是聽不懂的。
可是,又覺得,哪里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她不是不知事的懵懂少女,而是已經被傳授了許多秘訣的女人。
岑可低聲道:“太孫,現在日頭還早呢……”
朱瞻基搖搖頭:“不早不早,日上三竿,正是好時候。”
“能只兩竿嗎……”岑可小聲的詢問著,一邊被朱瞻基推搡著帶回屋子里。
朱瞻基決絕的搖頭:“要聽先生的話,先生說的就是日上三竿,你見有先生說日上兩竿的嗎?”
“婢子是聽說……對……不好……您要不要緊……”岑可察覺到,自己的肌膚被冷吹直擊著。
朱瞻基佯裝不悅:“你是在懷疑本宮的人品?”
“您是天底下最好的!”
“那你是在懷疑我的能力?”
“您最厲害……”
“還是說,我填不滿你了?”
“……”
“來,轉過去。”
“對!就是這樣,趴著是不是更舒服……”
“恩……”
……
朝廷自定下滅倭國策之后。
隨著整個朝堂各部司衙門高速的運轉起來。
在五軍都督府、戶部、兵部等衙門的推動下,無數的資源,從各地解押到沿海各地。
在水泥路沒有遍及各地,日月堂那份蒸汽機還停留在圖紙上的此時,戶部和工部創造性的解決了大量物資運輸,所帶來的損耗問題。
用那些自愿前來大明接受改造的南疆土著們,來進行貨物運輸,能夠明顯且有效的降低物資損耗。
官倉里已經不知道是哪一年的陳糧,只要煮的時候少放些水,就能讓這些南疆土著們,送上連綿不絕的歌功頌德。
似乎,在這些南疆土著們的眼中,這就是天朝上國。
世間再也沒有比這里,更讓人幸福的地方了。
感謝大明旬報,大明朝的百姓們,從而能夠得知以上,那些事關南疆土著們,對于大明朝的真實看法。
因為要滅倭,沿海各地的衛所官兵都在加緊操練,因為誰也不知道,那個衛所會被抽調選中,成為先鋒。
不過朝廷終究是沒有虧待這些官兵們的。
無數的物資,一直在源源不斷的補給過來。
漫長的官道上,即便是如今臨近年關,也依舊是川流不息。
……
臘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