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匠姓張,盤鍋臺盤出了名,就被人們稱為張灶王。”
“畫匠更加的手巧,塑的泥神會發笑。”
“畫龍龍會游,畫鳳鳳會飛。”
“山上的老道有本萬年歷,畫匠每年上山塑神,老道總要把當年的歷頭抄送他一份。畫匠是個好心人,他把歷頭印上幾百張給他兄長,要兄長走村串鄉盤鍋臺時送給各家。”
故事漸入佳境,岑可期待的不停揮舞著雙手,抬著頭道:“后來呢,后來呢?”
朱瞻基輕輕的拍打了一下岑可的腦袋,輕聲細語道:“張灶王人緣好,不管去誰家,都是拿著東家的長,去補西家的短。”
“碰到南莊惡婆婆,就說北村賢惠老婆的故事。碰上北村的惡媳婦,就說南莊孝順媳婦的故事。誰家生了氣,只要一經他勸解,就都和好了。”
“大家的事他都上心,他好吃火燒,大家敬重他,不管到誰家,都要給他火燒吃。張灶王貨到八十歲,在那年臘月二十三壽終正寢了。”
“啊?”岑可驚呼了一聲,引得一旁已經不知何時脫了鞋襪,正在曬著太陽摳腳的少年側目張望過來。
岑可皺著眉道:“怎么人就沒了?”
倒不見你在里屋時,又這般急切的。
朱瞻基對著岑可翻了個白眼,喝了一口放在一旁已經變涼了的茶,咽咽口水,才接著道:“你想啊,張灶王一走。畫匠自家的事情,那不就吵翻了天?大兒媳婦偷偷烙個小油旋,二兒媳婦悄悄打碗雞蛋,都成了吃嘴精。更不要說,那些個東家長西家短的。”
“畫匠沒辦法,他想啊想啊,終于是想出個辦法!”
“又一年臘月二十三,畫匠攤開紙,先畫上兄長,又畫上早死的嫂嫂,上面畫上兩條龍抬著龍頭,下面畫上一十二個童子。畫好就給偷偷掛在廚房后墻上,等過了一更天,畫匠喊醒了兒子、兒媳,去到后墻一看。兒子、兒媳當場就被嚇了一跳,只見那兩條龍活龍活現,張灶王兩口子紅光滿面。”
“畫匠說:我做了個夢,夢見你們大伯、大娘成了仙,回來看到家里鬧得不成樣子。他就去求見玉帝,玉帝封他為灶王神,給他十二方官掌管歷頭,又給他兩條龍,叫他回下界坐在廚房里看著各家。”
“男的偷懶,不按歷頭耕田。女的吃嘴,拋灑米面,罵公罵婆,啥事都管。年年二十三上天去七天,把各家的事情說與玉帝,是長瘡,是害病,誰該怎么報應,玉帝點了頭,大年初一就回來辦了!”
岑可已經開始自由聯想:“那兒子、兒媳定然是被嚇得要死!”
朱瞻基點點頭:“是啊,那兒子兒媳當場就跪了下來,磕頭求饒。畫匠就搬來了桌案,放上火燒,跪在兄長和嫂嫂畫像前,替兒子兒媳求情道:哥呀哥,親不親,一家人,不要怪罪他們,以后他們學好就是。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話多說,壞話不提。你要下界,照應咱家,安寧無事。往后,你就是一家之主,都聽你的。說完,畫匠取來對聯,橫批就是‘一家之主’,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
“第二天,媳婦們將這事傳出去了,各家各戶都念著張灶王,就都請了張灶王去當一家之主,畫匠把張灶神的畫像畫了一張又一張,送到各家貼在廚房后墻上。”
“媳婦怕長瘡,嚇得不敢叫罵公婆。婆婆怕報應,也不敢歪嘴歪舌找事。于是家家戶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呀!”
岑可又是一聲驚呼,猛的站起身來。
朱瞻基有些不解,茫然的看向對方。
只見岑可慌慌張張的,不停的搓著手:“婢子今天去小廚房,沒有看到他們貼灶王爺的畫像呢,婢子現在就出去買去!”
說著,她已經是提著裙邊,就要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