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若是這十九個種族中有人能先一步跨越文明最初的障礙,直接進入部落時代,那也可以對其他種族形成降維打擊。
很快的,三號天空種族遭遇了一號天空種族,二號蟲類種族遭遇了六號古猿種族,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位面中的情況一片糜爛。
明面上雖然不顯,但暗地里情況卻是亂成了一鍋粥。
以一號古猿為例,他同時要面對四個其他古猿種族對于食物資源的爭奪,要面對一個天空種族從空中發起的捕食襲擊,要應對兩個蟲類種族對于土壤的侵蝕。
海洋種族的情況要稍微好一點兒,他們面對的更多是內戰和天空種族偶爾的襲擊,但這些軟體生物,兩棲生物以及變種魚類的廝殺卻是最簡單、血腥的。
海洋中的生物沒有陸地生物對水、空間等等其他因素那么強烈的需求,他們戰爭的目的僅有一個:爭奪食物
下級食物鏈中的魚群是有限的,除非他們確定相互之間的生態位高低,失敗者將會直接淪為他人的口中餐。
一旦成為別人的盤中餐,那么海洋生物便再沒有了發展成為文明的潛力。
秦言預估,在聚落文明正式出現之前,天空,陸地,海洋和地底會分別角逐出自己的霸主,待到聚落文明開始,一直到王朝時代來臨,那時候四方競爭的就不止是資源而是科技了,也是確定下位面唯一霸主的時候。
但現實的魔幻之處就在于他的打臉往往來的措手不及,第一個被這場資源競賽淘汰的竟然是四個天空種族。
淘汰的理由很簡單,他們懶惰了。
他們遺忘了自己先祖從無盡災難中得來的教訓,在襲擊地面的古猿種族被對方利用工具反殺不少后,這些翱翔在天空的鳥兒選擇了放棄。
他們放棄了戰爭,來到了遠離那些恐怖直立猿的大海或者偏僻環境,憑借能夠飛翔這獨一無二的優勢,自在的尋覓著食物與繁衍地。
羽翼是他們擁有了最恐怖的優勢,卻也使得他們將所有的生存希望寄托于羽翼之上。
先祖們從遷徙中學會的“打不過就跑”的理念被他們運用的淋漓盡致,當逃跑變成習慣,變成理所當然的借口之后,天空種族失去了爭奪霸主的權利。
逃跑為他們帶來無限的空間與資源,但也意味著創造力被他們親手鎖死在了心中。
第二個被全員淘汰的是蟲類種族,與那些鳥兒們淘汰的理由不同,這些好不容易從遠古時代掙扎至今才獲得文明參與權的蟲子更加可悲。
它們被古猿種族馴服了。
這個失敗的理由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在情理之中。
那些蟲子就像是性格最為保守的老古板,堅信著利爪尖牙與堅硬的幾丁質外殼,但對于大腦的發育卻吝嗇到了極致。
他們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與進食,而古猿種族們選擇以食物投喂他們換取安全時,這些蟲子就被“馴服”了。
唯一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了海洋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