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追逐著洋流的紅魚人們已經漸漸的熟悉了這里,紅魚人們對于節肢動物的抵觸感與恐懼感正在長期的熟悉之中降低。
直到有一天,一群偶然停留在這里的紅魚人偶遇了回到這里退殼的節肢動物。
那些一向兇惡的大蟲子們意外的沒有發起主動的攻擊,而是老老實實的躺在海底。
退殼期對于節肢動物來說其實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就好像一個人要主動撕下自己皮膚,讓其長出一層新皮一樣。
剛剛脫離了老殼的節肢動物還十分的脆弱,他們的新殼還沒有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同時為了減輕脫離老殼時的痛苦,新殼不但不堅硬,反而極為柔軟。
這是節肢動物一生中最脆弱的時候。
無奈的是,節肢動物們在最脆弱的時候遇到了一群饑腸轆轆正欲捕食的紅魚人。
一場遭遇戰之后,紅魚人們獲得了勝利,并第一次品嘗到了節肢動物隱藏在甲殼下的柔軟血肉。
這一片“蟲巢”終于徹底成為了紅魚人們心目中的安全聚居地,甚至還有美味的食物。
節肢動物上了紅魚人們的食譜,紅魚人們也開始對這種特殊食物的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是一個積累信息的過程,就好像獅群往往會在其他動物剛剛生下幼崽的時候對其發起攻擊,紅魚人對于節肢動物也越來越了解。
理所當然的,已經掌握了“繩子”這一工具的紅魚人,在于節肢動物漫長的相識過程中,終于如同先祖曾嘗試拿起珊瑚,拿起卵石一樣的,拿起了散落在地上的甲殼碎片。
新的工具在紅魚人停滯了幾十萬年的文明發展后終于出現了。
為了實現這一步的跨越,他們已經等待的太久太久了。
文明幾十萬年的積累在這一瞬間爆發,以幾丁質甲殼為衍生的工具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增長速度迅速擴散到了整個海洋中的紅魚人群落。
如果不是大海天生便擁有暗流涌動的水下環境,不適合長時間定居,紅魚人們需要順著洋流進行定期遷徙,節肢動物恐怕等不到自己成長到老死的一天。
紅魚人們此時雖然沒有長時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但對于節肢動物的數量減少還是有感知的。
這一次,已經擁有了新工具的他們,將目標轉向了食譜上的其他生物。
曾經被那種棘刺怪魚追捕的紅魚人,現在反過來將對方壓倒在了身下,那些帶有原始毒素的刺很快便成為了生物材料的補充。
但這依然不夠,一個特定種族提供的生物材料始終不能滿足現在的海洋霸主。
紅魚人們此時已經有能力捕獵那些巨型魚類,這一次他們長久以來對于工具原料的渴望終于得到了滿足。
相比于小型魚類體內的魚刺與骨骼,巨型魚類的骨骼在堅硬度,形態多樣性上有了更完美的表現。
以大型魚類的骨骼為主,節肢動物的幾丁質甲殼,某些特殊動物的尖刺等材料為輔的骨器時代終于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