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最后遇到了一個名為墨的年輕人,那個年輕人又詢問了他一個問題:
“世間可有一物,至大,至高,至遠?”
藏依舊回答不了。
在回到自己的家鄉后,他一邊享受著田園生活,一邊苦苦思考這三個問題。
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之中,藏在侍弄自己的田園之時從泥土中挖出了一塊赤色與墨色混雜的奇異石頭。
因見這塊石頭晶瑩剔透,美麗非常,藏便尋找琢石匠人將之雕刻為了珮,隨身攜帶。
他日夜思考,逐漸將心中所藏的知識融會貫通。
終于有一日藏在路旁看到了這樣一幕:
因踐踏而死去的腐草上生出了美麗的螢蟲。
他恍然大悟,拂手贊道:
“是極,是極。世間確有此物,吾不知其名,卻可強稱其名曰:道。”
藏越想越高興,回到自己的木屋中,采青竹片刻寫自己的學說,并于三年后著書完成,號為《道經》
就在這些最初的思想家們開始探討世間萬物的真理之時,中原諸侯也并未停下自己擴張的腳步。
春秋一十三年,景天子邀諸侯會獵于婁池,共飲美酒,并趁機索取納貢。
慧國國君持劍進逼天子曰:“吾等豈是汝予取予求之人?”
景天子因受驚,不敢再談及納貢之事,并罰酒一杯以作謝罪。
婁池之會后,天子威儀徹底崩塌,諸侯皆奉慧國國君慧文公為霸主,相與會盟。
暗地卻是各使手段,擴充實力、獎勵耕戰、變法辦學。
恰逢道經通傳天下,代表各個階層利益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招生納徒、周游列國、宣傳推銷自己的強國之道。
如果僅僅是如此,那不過是又一場百家爭鳴的大世。
然而就在道家經義通傳天下之后,第二位嶄露頭角的學派卻是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此學派名為墨,組成者皆為市井游俠,推崇“世間有大義”的思想,并以極快的速度開始了擴張。
原來但凡真心信奉墨家信條的游俠兒,均能從《墨義》一書中領悟強身健體,乃至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其雖身著粗麻,腳踏草鞋,卻皆有十人不可阻擋之力。
一時間墨家大為盛行,并受小國國君姜忍公所邀,將墨家學說作為立國之本,擴散到整個國土之中。
姜國因此國力突飛猛進,幾欲問鼎霸主之位。
由于墨家游俠兒皆是重義之人,高官厚祿,酷刑屠殺皆不能使其開口透露秘密,其余諸侯國見之蠢蠢欲動,卻始終不知《墨義》一書如此超凡脫俗的原因。
但很快,墨家一家獨大的局面便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