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回去。
葉文初給小孩降溫,寬慰夫妻兩人說沒事。
“這一次發病,是具體什么時候開始的?”
“前天晚上先是有點流鼻涕,然后開始咳嗽,身上就有紅疹了。”陶柳氏道,“昨天我都沒怎么在意,可下午的時候,把中午的飯都吐了,又拉了兩次,我就有點緊張了,傍晚時他就開始發燒,越燒越高。”
“下半夜本來退了一點,早上哪曉得又燒上去。”
葉文初頷首:“他平時在村里玩嗎?玩伴多不多?”
“村里和他一樣的孩子不少,得有十多個,大家一起在村長家曬谷場玩,聊天。”陶柳氏道,“中午書院散學,他們還結伴去書院玩,那邊有不讀書的孩子,還有幾個和他們一般大的。”
“有個叫滿意的小公子特別大方,還帶糖和糕點給他們吃,有幾天還天天早上從包里拿煮雞蛋給我家寶寶吃。”
忽然在陌生人口中,側面聽到葉滿意的事,也是巧合。原來那臭小子說雞蛋路上吃,居然都是到學校偷偷送人了。
還每天裝著糕點糖果,分給別人。
藥拿回來了,葉文初親自在煎藥,在小孩舌頭上涂一些蜂蜜,哄著他喝。
喝完就吐了。
“都吐了,這、這怎么辦!”陶柳氏嚇得不輕,葉文初道,“別怕,接著喂,總能留下一點。”
藥喂下去吐了多半,但熱度就慢慢開始退。
葉文初松了口氣,和圓智道:“大和尚,你讓陶師傅帶路,去書院以及村子里走訪看看,有沒有人和這孩子一樣的情況。”
“會傳染?”圓智問她,葉文初點頭,“孩子高發,成人也有可能,都問問。”
陶路也很驚:“不、不會是天花吧?”
“沒那么可怕,你快去吧。”
葉文初讓陶柳氏看著孩子,她接著去煎藥,到院中時,道上來了七八個民兵和一輛馬車,從車里下來兩個人。
是葉文初剛認識的“新朋友”太醫院的王院正和副院正蘇太醫。
葉文初沒打招呼,抱臂站在院子里,冷冷地看著兩個人。
“二位,盯梢我?”
王院正六十左右,在太醫院很多年,也算是媳婦熬成婆上位的,他面相不好,葉文初覺得他長的尖嘴猴腮,和圓智是典型正反兩個面相。
蘇院正道:“葉小姐可不值得我們盯梢。是有人舉報你,無牌行醫,我們秉持認真負責的行規和態度,過來查看。”
“葉小姐行醫了嗎?”
葉文初揚眉道:“實名舉報嗎?證據拿來我看看,如果沒有,二位也是了解我的,這一關你們可要費點勁兒了。”
“我們有證人,還有,”王院正指著院中的爐子,“那藥,就是你剛才開的方子,小工回順安康拿的藥,你親自煎的。”
“醫署明文禁令,本官也念給你聽了,你現在卻明目張膽地違反,那就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