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閑人的議論,溫老三并沒有注意,他如今也算是一號忙人。
說起來,這一樣米養百樣人,老祖宗的總結是相當的精辟。
石坪村要修個大莊子,需要人手不少,需要材料更多。
這但凡是顧家的,想要過好日子的,都會來找個力所能及的活兒干,總歸是能賺些錢補貼家用。
莊子建在石坪村這邊,對石坪村的人來講,本該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可到頭來,村里的這一幫子閑漢,寧可在墻根下曬太陽吹牛,也不愿意去出把子力氣賺點兒錢,著實是奇葩得很。
村正楊增壽出面說了這些人幾回,但毫無用處。
甚至于這些人的家里人鬧了起來,結果呢,這些人依舊是我行我素。
出大力?
那還是不可能的。
一幫子閑漢不光自己不去干活兒,對于村里人去干活兒,還各種的嘲諷,無外乎是覺得這一天干下來,賺到的錢太少。
下一天的大力,只賺三十個大錢,傻子才干。
然而,等到一個月下來,去做工的人,大部分都帶回了足足一吊錢時,閑漢們坐不住了。
當然,有些表現非常突出的,甚至拿回了兩吊錢。
這些人也不求兩吊錢,只要一吊錢,他們就很滿足了!
一個月,一兩銀子啊!
最離譜的是,做工的人,還在工地上管了一頓油水豐富的午飯。
于是,閑漢們紛紛動了心思。
想到溫老三當初主動找他們做工,被他們拒絕的情景,這一幫人只能將主意打到了村正楊增壽的身上。
畢竟,楊增壽是村正,是村里的長者,還是很寬厚,若是能讓村正帶著他們一起去,這成功的幾率肯定會大些。
“現在著急了?”
“眼饞了?”
“早干什么去了?”
楊增壽看到這一幫子的閑漢,就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初不單單是溫老三找過他們,就是楊增壽也去找過他們。
也不知道這幫子人咋想的,就是不去干活兒。
如今,莊子上的活兒都有人干了,這個人往里面安插人手,是個容易的事情嗎?
“叔,我們都知道錯了!”
“這不是之前想著,這活兒干不長久嗎?”
“屁!”
聽到有人的解釋,楊增壽就是一句罵。
這些人哪里是擔心活兒不長久?分明就是不想出大力,想要舒舒服服地把錢掙了,可他們也不想想,他們除了一膀子力氣,又有些啥?
“叔,我們真知道錯了!”
“以后,您說啥就是啥,我們指定都聽您吩咐!”
一幫子閑漢,這會兒只求能盡早上工,早點兒開始算工錢。
“行吧,我先去找老三問問情況,你們回去聽信兒吧!”
楊增壽看著這一幫子爛泥扶不上墻的東西,最終還是只能答應去找溫老三問問,畢竟,都是一個村,不少還都是他們楊姓宗族的后輩。
第一個月發工錢,石坪村做工的人家都是喜滋滋的。
溫老三也是這般!
因為他是管事的緣故,他的工錢,無疑是最多的。
十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