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整個的國家,整個的戰爭來說,這什么也不算。
可是。
在誤殺呂伯奢一家,甚至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也直接給殺掉,那就妥妥的人生一大污點了。
因為這里面。
誤殺呂伯奢一家,可以說是誤會。
畢竟當時各個地方都貼了曹操的畫像,曹操也是一路擔驚受怕。
聽到磨刀聲音,誤會以為他們是想圖財害命,于是先下手為強,多少能夠解釋。
這也不能算是曹操品性怎么樣。
可后面知道自己是誤殺之后,碰到呂伯奢,竟然還將他給殺了。
這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接受了。
這不是恩將仇報嗎?
人家好心收留你,你不但不思回報,還殺他全家。
甚至。
當明白自己的錯誤之后,仍還下得了殺手……這就令人發指了。
所以一直以來。
這個劇情一直都是無數人批評曹操的地方。
他再怎么奸雄也好,在呂伯奢這一塊,就是他一生的黑點,想洗也洗不掉。
“惜惜導演,這第三場戲怎么演?”
在演第三場戲的時候,陳平與高惜惜聊了一下。
“陳平,你是有什么想法?”
“好像正史當中,曹操并沒有殺呂伯奢一家。”
“這不行……”
高惜惜聽出了陳平的意思。
正史當中自然沒有曹操殺呂伯奢一家。
但經三國演義,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早就讓人耳熟能詳:“這一段不能刪。”
“惜惜導演,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陳平看高惜惜以為自己要刪除這一段,解釋說道:“這一段其實是曹操的污點。當然,我也不想為曹操洗脫什么。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給出一個更為合理的解釋。比如,曹操為什么要殺呂伯奢?”
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不只是三國演義里面有。
在三國演義之前,早有很多的話本,一系列的典籍當中寫過。
三國演義同樣也整理了這一些故事,然后編進其中。
陳平的想法不是要刪除這一段劇情,陳平是想讓殺呂伯奢一家更為有合理性。
想了想,高惜惜說道:“之前是誤殺,后面見到呂伯奢之后,則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呂伯奢,然后也將呂伯奢給殺了。”
陳平則搖頭:“這說不通。”
陳平說道:“不知如何面對,這不可能殺呂伯奢,他完全可以說提早離去。如果真要殺呂伯奢,一定這其中有一個威脅到曹操性命的理由。”
“那你說說,曹操為什么要殺呂伯奢?”
“很簡單,因為如果不殺呂伯奢,呂伯奢一回到家就會發現自己家人全部被曹操給殺害。雖然呂伯奢與曹父有交情,但這樣的情況之下,呂伯奢必然會帶領眾人來追殺曹操。原本曹操就在亡命天涯,如此短的時間之內,一但呂伯奢帶人過來,曹操絕對逃脫不了。也就是說,如果曹操不殺呂伯奢,那么,曹操只有一個死字。”
這一說,高惜惜眼前一亮:“有道理,但這個理由太過于自私了。”
“所以,正因為自私,曹操才有了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事實上這個理由雖然很惡心,同樣這也是曹操的一生污點。
但再惡心,這也算是一個能夠合理解釋的理由。
再怎么樣,也比之曹操失心瘋一樣的殺了呂伯奢要好。
這個好,不是洗干凈了曹操的污點。
而是表明了,曹操一直以來都是頭腦靈光的很,也是自私的很。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同時,這也符合了此前曹操對陳宮所說話。
在刺殺董卓之后,他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