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眾將準備散去,只見韓岳帶著幾名士兵大步入內,向李靖拱手一禮:“啟稟將軍,大王的信使來了。”
“哦?”李靖目光看向為首火長,他認出此人是楊集的一名侍衛,連忙問道:“不知大王有何命令?”
火長取出一枚令箭,恭恭敬敬的交給了李靖,然后拱手說道:“啟稟李將軍,大王決定明天一早便向敵營發動進攻,到時候,大王親率大軍為主力,從正南方吸取敵軍注意力和主力,而將軍這邊則擔任主力的偏師;至于什么時候出兵,由將軍自行決斷。另外,大王還讓將軍連晚對敵軍執行疲兵之計,為明天的決戰做好準備。”
眾人聞言,不禁笑了起來。
果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李靖沉吟半晌,問道:“大王具體出兵的時間是哪個時辰?”
“大王今晚便向敵營逼近。至于什么時候打,大王說他也說不準,也許是今晚,也是明天。”火長有點莫名其妙的看了李靖一眼,補充道:“反正他說,將軍懂得如何配合。”
“好,我明白了。”李靖呵呵一笑,楊集這番命令雖然十分不靠譜、十分荒謬,可是楊集的所思所想卻與他的想法和布局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在等敵軍的反應、都是在等戰機的出現。而且經過楊集這么一安排,兩支大軍便有了主從之分,李靖也知道怎么去配合了。
這種‘英雄所見略同’的默契、‘深得我心’的感覺,讓李靖十分愉悅,他笑著向這名火長說道:“請你回去告訴大王,就說我已準備妥當,將會在關鍵時刻、適當時機出兵,請大王盡管放心。”
“喏,卑職告辭!”
……
更遠的東南方,慕容卑軍斥候無法到達的夜幕之中,此刻人馬攢動,兩萬三千名大隋精騎在夜幕中勉強維護著陣形,押解著一千名俘虜向敵營進軍,被團團圍在中間的一千名俘虜,手中各自牽著一頭牛。
這些每頭牛的身上、尾巴上被捆綁了大量的稻草,還被澆上了易燃的羊油牛油,而負責監督俘虜的隋軍士兵的馬背上,還負著一些筆直的木棒、繩索。
很顯然,楊集一次又打算利用火牛沖撞慕容卑大營、沖擊慕容卑士兵,然后讓己方士兵跟著火牛殺入敵營之中。
楊集騎著悍馬緩緩前行,到了既定的最佳攻擊距離以后,便停下馬來,默默的注視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大營,那雙冷幽幽的眸子就如同盯著獵物的狼眼一般,充滿了即將獵到獵物的興奮之色。
夜戰對于楊集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他在出兵之前,已經派出大量神箭手潛到敵營附近,偶爾有慕容卑的斥候和巡哨靠近,也會被這些神箭手用毒箭射殺干凈。
薛舉的眸子里也在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向楊集詢問道:“大王,我們什么時候進攻?”
“夜襲可是一門學問。我們等到寅時末再進攻好了!”楊集解釋道:“人們的防備意識到了后半夜會降到最低,即便慕容卑防止我軍夜襲,但是經過大半夜的凝視戒備、經過李靖大半夜的騷擾,士兵的精力和體力下為降低,所以寅時末才是最佳的時候。另外一個好處是經過一個時辰的戰斗,天色已經放亮,這又為評估敵我雙方實力、追殺逃兵提供便利;就算我們打不過敵方,也能借助朦朦朧朧的天色、大霧退兵,而敵方不知我軍虛實,根本就不敢放開一切的追擊。傳令下去,讓大家都小心一些,千萬不要小看‘不識兵法’的慕容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