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要全方面去考慮。
楊廣也想提拔山東將領稀釋關隴貴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可山東士族、山東豪族在北周和北齊的戰爭中,淪為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在關隴貴族的打擊下,以往的北齊官宦世家被削弱成了小地主,他們從云端之下被打到塵埃,對關隴貴族主導的北周、大隋非常敵視,至今還在慫恿百姓、蠱惑百姓。
而京兵、軍府皆是關隴貴族子弟主導,只要一名山東將領入軍,往往被將領、士兵排斥,而山東將領同樣用他們可憐的高傲自矜來展示他們的優越,這便造成雙方的不融合、不和諧。
讓山東將領去山東大地募集軍隊、掌控軍隊吧!只怕又是一個東西對峙、東西大戰。
但是如果按照楊集的思路來辦:在山東大地形成關中兵、山東將的格局;在中原形成東西對半的格局,或許能夠漸漸的緩和東西的矛盾,再加上朝廷在洛陽,想必鬧不出大亂子。
雖然此法前途未卜,卻值得一試。
冀州曾是北齊的核心、又處于內地,而且跟新都只隔一條黃河,無疑是最佳的試行之地,不過冀州大總管,必須由可靠可信之人擔任才好。
念及于此,楊廣不由又看了看楊集:這家伙熟悉個中門路,無疑是最佳人選,可涼州鬼事特別多,根本就離不開這家伙。
想了想,便說道:“我打算先在冀州試行,而冀州大總管人選,我看斌籀比較合適(楊綸),等他坐穩了冀州大總管,再把涼州那套引進去。”
楊綸現在是兗州大總管,他是在山東發大水時上任的,自上任以來,一直以修黃河大堤為主;楊廣數月前東進洛陽、查看新城修建進度,之后在楊綸的邀請下,巡視了一番黃河大堤。工程方面半點問題都沒有。
可楊綸跟楊集一樣,并沒有做外行指揮內行之蠢事,黃河大堤的工程全權交給閻毗負責;他本來就是一個大將,既然那么閑,索性調他去冀州好了。
“我看行!”楊集點了點頭,楊綸也是他們家族里的牛人,他的水平,輪不到自己來點評,不過涼州那套,楊綸未必玩得轉,想了想,便建議道:“涼州新政執行至今,出了不少成熟的新政人才,如果有需要,可以從涼州調幾個過去協助斌籀兄。”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楊廣笑著說道:“你覺得誰比較合適?”
楊集說道:“原甘州刺史劉權是堅定的改革派,我的很多想法都是他在甘州試行的,很多方案也是他有試行過程中形成和完善;他有著豐富的改革經驗,如今在中樞當衛尉任職,基本無事可做,有點大才小用、浪費人才了。”
劉權入京后,仍舊與楊集有聯系,一直說中樞官場陋習多、潛規則多,每天都如履薄冰,過得很不痛快,遠遠不如涼州舒坦。
楊廣聞言點頭,又問道:“還有呢?”
“張須陀、麥鐵權、王威、王辯、高君雅、薛世雄、李靖、張定和、堯君素、王行本等人都行,只不過一些人是大隋和吐谷渾對峙節點的大將、一些人在打造邊境和大湖區之間的軍事堡壘,暫時不宜調動。”楊集看了看楊廣,說道:“雖然我都舍不得,不過阿兄要調人,我也會以大局為重,但是有一個人,你打死我、我都不會放手。”
楊廣聞言無語,涼州事情本來就多,而你又這么說,我還好意思跟你搶人?
當他聽到最后一句話時,心中不由好奇起來,稍微想了想涼州諸多文武的職務時,眼睛不由瞪得大大的:“你說的這個人,不會是麥鐵杖吧?”
“就是他!”楊集點頭道:“涼州諸多文武,個個都是頂級人才,但是就涼州目前形勢而言,擅長搞破壞的老麥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最最重要是的,我也不知他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