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張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楊堅拿起了另外一本奏疏觀看,神色也變得愉悅了起來,揚著手中的奏疏,笑著說道:“若是只看這本奏疏,衛王這小子有宰相之才。”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一直以來,楊堅雖然愿意重用年輕臣子,但是他始終秉持謹慎態度,在重用的同時亦不斷敲打,唯恐年輕臣子太過順風順水,養成驕狂之心。便是在皇族這方面的任命之上,也會安排老誠穩定臣子去當佐官。
在大家心目中,楊集固然在軍事上取得令人驚艷之功,可那也不過是能征善戰的馬上將軍而已,這樣的人在大隋王朝多的是,這類人之中,大多數人都是好玩好動不好學的人,對于政務向來不太上心,讓他們聽政治無疑是對牛彈琴;而治國比起治軍,復雜了無數倍,也困難無數倍。
大隋王朝之中,雖然名將、名臣輩出,但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的宰輔之才卻也極為稀少,善于用人的楊堅如此稱贊一個未及弱冠少年,簡直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眾人頓時都把目光盯在楊堅手里的這本奏疏,除了死要錢之外,難道還有別的內容?
也不怪大家這么想。
這些大人物在這些日子,煩透了入京述職的涼州朝集使團,別人恨不得把自己管轄的州吹噓得花團錦簇,彰顯自己之功,然而以虞世南為首的涼州使團恰恰相反,一個二個都把涼州各州說得十分貧窮落后,盡情的渲染出一副凄慘的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是涼州不是人呆的地方。
然后,話鋒一轉。
請朝廷減免稅賦、請朝廷援助錢糧、請朝廷加派武器裝備……更過分的是連鐵釬、鐵鏟、鐵錘、鐮刀、犁頭、耙釘、柴刀、菜刀都要。
但是朝廷還真沒辦法拒絕這幫“窮鬼”,只因涼州剛剛接納二十多萬戶移民,這些人短時間內是沒有產出的,一切都要官府供給,就算是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來修直道、筑城池、開荒田…從而節省了人力開支,但是近百萬人每天的消耗,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你不給涼州錢糧,難道讓這些人餓得造反不成?
肯定不成啊。
怎么辦?
給錢糧唄!
滿意了基本的生活物資,接下來就是工具,既然是以工代賑,那么官府就得提供工具給他們,如果沒有工具,怎么做工?
這個要求也合理,可是朝廷又沒有工具、農具,那只能出錢,讓涼州自己買,這又是一大筆錢。
折騰完這些,又開始要武器裝備和軍糧了,畢竟涼州只有十一個州,其中有八個就與異族接壤,沒有好的武器怎么打仗?
好不容易將虞世南代表的涼州總管府打發走了,各個州的朝集使又來了。
“父親,年青人做事雖然要予以鼓勵,以培養其信心,卻也不能給予太多贊譽,免得他們浮夸驕傲!”楊廣心說:金剛奴和關隴三大派結了解不開的死結,本來就惹人妒恨,您越夸獎就越有人嫉恨。
楊堅愣了一下,也明白了楊廣的弦外之音,暗道自己確實得意忘形了,自己這么一夸,豈不是把咱家金剛奴放在火上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