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這么安排吧!”沉吟一下,楊堅又問道:“洮州處于戰略要沖,關系到大隋與吐谷渾的軍備競賽之大計的同時,還有安置移民、開墾良田、以工代賑等等事情要做,如今之洮州上到刺史、行軍總管,下到吏胥都要受到嚴懲,諸位可以合適人選推薦?”
蘇威建議道:“圣人,微臣十分欣賞衛王提出的軍備競賽之策,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弄垮吐谷渾,確實是十分高明!但正因為這個天才般的構想不僅事關當下時局,也能為其他地方、其他時間提供借鑒的經驗,是以微臣認為應當派遣一個老成持重者,前往主持洮州任職,更能穩妥一些。”
楊堅沉吟不語。
軍備競賽這個無恥的陽謀是楊集提出來,期間的關鍵竅要之處沒有太多史書可鑒,只有他自己明白個中玄機,甚至什么時候打、怎么打,也由他一言下定論,這種十分靈活自由的風格,向來是“老成持重者”所不喜之處。而洮州這個相當關鍵的環節,若是派去的人處處與他唱反調,是否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呢?
楊堅目光看向楊廣和楊素,問道:“太子、左仆射意下如何?”
“正如父親方才所言!當下的洮州顯得尤為重要,但除了父親所說諸多事項之外,還有反反復復的黨項羌要安撫、監督,我以為單憑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兼顧紛紛擾擾的軍、政、吏、民等事。”
楊廣的心思與楊堅一致,他是全力支持軍備競賽的人,也怕有人壞了事,于是建議道:“最好的辦法還是軍政分離。派老成持重者擔任洮州刺史、長史等職我沒意見,但是需要另外派一名銳意進取的大將去擔任州司馬、行軍總管之職。這樣軍政并行不悖、互不干擾,也影響不到軍備競賽。”
“臣復議!”
“臣復議!”
“……”
楊素、蕭玚、段文振這個三代表大隋軍方的人紛紛表態,支持楊廣這個建議。
楊堅略做沉思,便說道:“既如此,便令房恭懿為洮州刺史。”
“圣人英明。”房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陽人。父親房謨是北齊的吏部尚書。個性沉深,有局量,達于從政。開皇年間得到時為吏部尚書的蘇威推舉為新豐縣令,政績為三輔之最,楊堅賞賜了四百匹絹帛,房恭懿把所得的賞賜都分給貧困的人。不久,又賞賜了三百石米,恭懿再次用它來賑濟窮人,自己甘守貧困。楊堅每月初一,召集雍州所屬縣令入宮問政,每次見到房恭懿時,都向他征詢治理百姓的方略。
后來蘇威又一次舉薦,他被破格提拔為澤州司馬,有卓越的政績,又被賞賜百匹絹帛、一匹寶馬。然而正當他冉冉上升之際,卷入了蘇威和何妥之爭。何妥說房恭懿是尉遲迥的余黨,不該在朝為官,而蘇威和盧愷二人相互勾結、故意隱瞞這一點。
房恭懿于是成了蘇、何之爭的犧牲品。
但是誰都知道他是冤枉的,如今見到楊堅又起用這名慘遭罷免多年的良吏,盡皆大表支持。
“至于洮州行軍總管?”楊堅皺眉想了一會兒,笑著說道:“令獨孤盛擔任,這是衛王的親舅,想必是支持他外甥的政策的。”
眾人皆以為善。
皇帝定了調子,自然沒人反駁。
眾人雖然都是朝中大臣,但在訂制制法方面也只有建議權而已,如何處置還是在于楊堅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