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現在以楊集為首,之下的長史主管吏、禮、民三曹;司馬主管兵、刑、工三曹,比較超然的通判沒有具體的行政權、司法權,但它卻負責監督六曹,職能類似于御史臺。且由于諸如劉權之類的官員或進入中樞、或被調往他處,于是楊廣在楊集提議之下,對涼州諸曹長官進行了調整或重新任命。
如今的長史是楊善會、司馬是陰世師、通判是原伊州刺史王威;吏曹是虞世南、兼管教育的禮曹是劉炫、民曹是原工曹王琮、兵曹是原廓州刺史慕容三藏、刑部是蕭瑀、工曹是原直道署何妥。
以上這些人,也組成了類似于朝廷議事堂的最高權力機構——涼州行政堂,按照新訂的規則,有各州刺史或許次官參與的大州州議每年各有三次,分別在龍抬頭(二月二)、立秋、立冬舉辦;中等議會每旬一次,由州牧府上下所有官員參與,各州官員如果在有需要之時,也可前來旁聽;小議類似于每天一次朝會,主要是由組成行政堂的長史、司馬、通判和六曹集中議事,遇到一些爭執不下決議,投票表決通過,但是他們商議出來的一切結果,都還要由楊集批準方能執行。
由于行政堂九大行政官各有職司,他們一般都在自己的官署之內處理朝務,而行政堂所在的大樓平時由三名書佐常駐,另外,九大首領將輪流主持行政堂議事,每天各由一人負責主持每天的會議。
不久,九大行政官匆匆忙忙的趕到,行禮道:“參見州牧。”
“你們隨我來!”楊集帶著九人走進了軍機室沙盤前,對眾人說道:“諸位知道我涼州兵力雖多,可由于涼州特殊的地形,導致我們空有二十六萬大軍,卻無法集中用來南征吐谷渾,要是重新募集軍隊,將會影響到各州民生,使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蕩然無存。所以我決定在進攻吐谷渾之前,以外部之力來補充我們的機動之軍。而我的目標是弱小的大湖區慕容卑。”
他見眾人消化了自己主張以后,拾起一根木桿指著大湖區,繼續說道:“慕容卑已將軍隊開到了哈爾烏蘇湖盆地南部,并成功將薛延陀勢力驅逐到了湖之北部;而薛延陀乙失缽重點在與泥撅處羅可汗爭金山西麓的齋桑泊一帶,暫時無暇東顧。如果我們坐觀大湖區紛爭,大湖區定然被慕容卑統一,并且演變我大隋北部一害。所以我決定先行剿滅慕容卑,然后再以他的軍隊來補充我涼州兵源、以他的軍隊去和吐谷渾之軍搏殺。這樣既能補給我軍實力、減輕我軍的傷亡、減少戰后撫恤,更不用額外募兵,重要的是可以震一震啟民可汗,可謂是一舉多得,諸位以為如何?”
“州牧,慕容卑因我大隋、因我涼州而興,如今翅膀還沒有硬,就想擺脫我大隋掌握,著實應該教訓一番,也讓異域各國各族知道——我大隋既可以扶持某一個人、也可以隨意掐死此人,并重新扶持起另外一個更聽話的人,所以卑職對州牧之策,并沒有異議!”楊善會拱手道:“但是卑職想問的是,如果慕容卑被殲滅,那么大湖區中南部是我們奪取,還是重新交給另外一人?”
“重新交給一人好了!”楊集微笑道:“但是軍隊須由我大隋將軍統率,也就是說,這位新的大湖區之首只有行政之權,卻無領兵之權,徹底淪為我大隋‘駐軍’的后勤大總管,當他沒有軍權,以后想不聽話都難。只要軍權在手,我大隋便對大湖區進行了事實上的占領。但大湖區只要一天不被納入大隋版圖,周邊的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也不會有太多的警惕,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他們的重新聯手。”
楊善會與陰世師相顧一眼,不約而同的拱手道:“此法可行。”
“但不知州牧決定以誰為將?出兵幾何?”須發花白的兵曹慕容三藏拱手詢問。
慕容三藏今年剛剛步入花甲之年,他是燕國太原王慕容恪七代孫,父親是高歡手下大將、北齊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他本人自幼聰敏、多武略,頗有乃父之風。
說起來,慕容三藏還與一心復國的慕容卑有著一些血緣關系呢!只不過雙方先輩分別太久,早已成為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