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雖然逍遙派為隱世門派,但怎么說也是道教在江湖中的門面。
原著中,童姥稱呼少林當代方丈玄慈為小和尚,還提到她與玄慈的師傅靈門禪師同輩論交,顯然少林以前是與逍遙派有過接觸的。
當代少林的輩分為靈玄慧虛,靈字輩的高僧大多已往生侍奉佛祖,僅剩的幾人也早已不問世事。
如今執掌少林的玄字輩高僧中,以方丈玄慈為尊,僅次于玄慈的為戒律院首座玄寂和達摩院首座玄難。
再往下是管理羅漢堂、般若堂、知客院、藥王院、菩提院和證道院的玄字輩僧人。
根據劉云的推測,當代掌門玄慈不是少林之中武功最好的,但他的綜合能力最得先輩高僧看重,其中當然也包括佛法修為。
般若堂、羅漢堂和達摩院都是少林寺中研習武學的機構。
其中般若堂主要是研究別派武學。
凡是下山游歷過的少林弟子,回山之后都需要到般若堂報備自己本次游歷過程中見識過的別派武功,由般若堂首座將其整理歸案。
羅漢堂是所有少林武僧起步之地,也是少林寺人數最多的習武機構。
羅漢堂僧眾資質良莠不齊,如果能從其中脫穎而出,才能進入研習本派高深武學的達摩院進一步深造。
也就是說,作為達摩院首座,玄難的武功應該是當代玄字輩高僧中最強的。
不過劉云依稀記得,玄字輩僧人中似乎出過一位武學奇才,被掃地僧譽為“本寺兩百年來武功第一”,評價還在靈門禪師之上。
此人名為玄澄,巔峰時期精通二十三門少林絕技。
少林建寺數百年,僅有玄澄一人能達到如此成就。
注意,是精通。
不是鳩摩智那樣門門都練,卻只用小無相功內力強行推動。
掃地僧那套少林武學中帶戾氣的理論太過玄乎,讓人聽的云里霧里,劉云依靠自身的理解總結了另一套說法。
少林的每一門絕學練到高深之處都會由外而內的產生內力。
如果沒有易筋經這樣的高深內功從中調和,七十二絕技練得越多,內力就越是駁雜。
天縱奇才的玄澄如饑似渴的學習了多門少林絕學,但由這些武功產生的內力卻在他體內越積越多。
最終玄澄不堪重負的走火入魔,全身功力盡散,僥幸保住一命。
玄澄既廢,排除掃地僧外,少林第一高手應該就是眼前這位達摩院首座,玄難大師了。
在玄難嚴守禮節的引導下,劉云被帶入少林寺,一路前往大雄寶殿面見方丈玄慈。
到達大雄寶殿時,少林寺每日的例行早課已經結束,只有一名同樣身披袈裟的老僧背對大門低聲誦經。
“阿彌陀佛。”
玄難首先道了一聲佛號,之后才以中氣十足的聲音向殿內通報。
“方丈師兄,逍遙派掌門劉云施主到了。”
“阿彌陀佛,有勞師弟跑這一趟。”
玄慈也習慣性的念出四字佛號,隨后就從蒲團上起身面向大門。
這位少林方丈方面闊耳,外表看上去頗為威猛,確實與虛竹有幾分相似。
但在這寶相莊嚴的大雄寶殿內,玄慈方丈的氣質中正平和,很容易讓人忽略他粗獷的外貌,下意識的心生好感。
‘這就是所謂的領袖氣質嗎,不愧是曾經號令群雄的帶頭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