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往后退
一顆一顆排成行
風吹雨淋曬太陽
小小秧苗快快長
待到秋天稻子熟
開心收獲忙又忙
小朋友唱著兒歌,跟在農民背后幫忙,干活的村民精神大振,速度加快了很多。
蘇尹筍定期地把教案整理好后送到了縣衙,陳縣令看著這幾首兒歌,興奮地說:“很好,很好,此幾首歌讓小孩子從小懂得珍惜物力,值得在本縣推廣。奇怪的是,算時間我的第二封奏折也該早到京城了,為什么朝中沒有半點反饋?不行,我得再上第三封奏折。”陳縣令說完,又開始奮筆疾書。
那么,陳縣令的奏折到那里了呢?永安是個窮縣,民風彪悍,極喜訴訟,又沒油水,到這里任職有如發配,沒有官員愿意,難得陳襄這個傻瓜書生氣發作,他以前的奏折都是要糧要錢的,說是給縣里搞水利。上交國庫的錢糧都不夠,你還要向我們拿?搞得大家都十分為難。上司希望他永遠在這任職,不給添亂,凡是他的奏折,看也不看就給拋角落里,根本沒往上送。
奏章送出后,陳縣令語重深長地對蘇尹筍說:“世侄啊,吾在永安當了這幾年縣令,方才懂得一個道理,知民才能牧民,民智開則天下興,不要看小小的兒歌,里面有大道理,多少朝代興衰,都由童謠起。對了,陳正非與項有晴兩個小子學習可好?”到了這時,陳縣令才想起還有兩個孫輩在云秀書院。
蘇尹筍低著頭回答說:“他們都成孩兒王了,算盤打得噼嚦啪啦的響,不僅自個會打,并且還會教其它學生打。現在,去給藥鋪記個賬,絕對沒問題。”
這可是個大喜訊,陳縣令滿臉喜氣地傾過身來問道:“他們能教學生?農忙季節過去了,我得到村里看看。”
書院的小孩子在田野里忙碌著,累但快樂,傳出了一串串的笑聲。天色暗下來了,農民收工回家,小孩子騎上了牛背,由父親牽著,慢慢地往村子方向走去。樂山云秀坐在房脊上,看著村民遠去,又回憶起往事,那晚,公盂頂上,我與他就這么呆坐著,看著牧童騎牛入村的。不禁拿出兩片樹葉,放在唇上吹了起來:
《牧童》
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
露珠兒,撒滿了青草地
我跟著朝霞一塊兒起來
趕著那小牛兒上牧場
我跟著朝霞一塊起來
趕著小牛兒上牧場
我解開自己的小黃牛
把清水給羊兒喝個足
趕出了牲口坐在小河邊
我給你唱一支快樂的歌
趕出了牲口坐在小河邊
我給你唱一支快樂的歌
中午的太陽啊烤得慌
你為我把歌兒唱一唱
明朗的晚上我們來相會
并排兒坐在那籬笆旁
中午的太陽啊烤得慌
你為我把歌兒唱一唱
明朗的晚上我們來相會
并排兒坐在那籬笆旁
往事雖刻骨銘心,但也只待追意,樂正云秀已慢慢地習慣了這種慢節奏的生活,雖說與穿越前一樣管著一幫小毛孩,可現在的人數只有二十個,家長的要求只是讓他們學會寫自個的名字與數錢。穿越前自個的幼兒園,課程一大堆,略受點兒委屈狀就告到了教育局,更有家長怕子女讀小學時趕不上進步,要求自個提前給他們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還有數不清的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