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太陽蓋個罩?!牛批,想都不敢想!”
“收集太陽能量,嘖嘖,天馬行空,一如既往地不可思議,但這就是蘇神!”
“講道理,太陽每時每刻散發能量,能傳到藍星不到億分之一!”
“若真能收集太陽能熱能、核能和輻射能量,藍星以及太陽系人類居所將不會缺少能源!”
……
事情越演越烈,關于“蘇晟球”話題被推到風口浪尖,時代榜首的話題。
終于,蘇晟站出來,開啟直播。
“各位觀眾們,你們好,我是蘇晟,沒錯,正如你們所見,我身后,就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而我今天就要帶領大家做一件事,就是開啟蘇晟球工程,為期大概需要五個月左右,計劃在十月份完成。”
“在此之前,我們先聊一聊太陽和文明等級。”
“太陽,核聚變方式產生大量的能量,從里到外: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22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藍星,成為藍星上光熱主要來源。”
“內部核心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表面溫度大概有6000攝氏度,稀薄大氣層溫度數百萬攝氏度。”
“太陽直徑約140萬公里,是藍星109倍,光速需要4秒才能通過,質量是藍星33.3萬倍,太陽表面重力,是28個G,也就是是28倍的藍星,在太陽表面稱量體重大概2噸左右,直接會被壓扁壓碎,每秒燃燒500噸氫,核聚變產生巨大能量,核聚變本身并不熱產生超強的伽馬射線,高頻電磁波,它照到什么,那個被照到的物體就會熱(原子加快運動碰撞產生熱)!太陽占比太陽系為太陽本身不熱,表面只有26度27度(來自“娜薩”一個工作者謠言和科技大牛預測),光譜分析有6000度,具體還需要看PK探測器去實地勘探。
為什么說太陽系年齡只有四十六億年,實際上是因為在墨哥國撿到一塊隕石,放射性定年法一測,檢定其年齡是最古老的,只有46億年,所以就認為太陽系是四十六億年前誕生,其實真實多少年前誕生,誰也不知道。
宇宙139億,銀河系大概136億,仙女座大概100億,也是通過最古老“石頭”星系來判定的,另外放射性定年法并不一定很準,但目前只有這一種方法。據說從月球帶回來隕石,一測,200億年,比宇宙年齡都打大,所以放射性定年法并非特別準。
宇宙真實年齡依然是個謎。
天文單位AU,即藍星到太陽的距離。
太陽系有淼,鑫,藍,焱,土,木
垚,天王,海王,冥王等行星,其中冥王在柯伊伯帶里。
柯伊伯帶距離太陽大概4.50個AU,冰封天體,冰非水,可能是甲烷或者二氧化碳,外有離散盤,100AU。
大概80到120個AU,叫太陽圈或者日鞘,磁性氣泡,有太陽風,太陽內飛出正負電荷,停留在拿個位置上,被太陽拉住,所以說我們在太陽大氣里(也就是內部),這個是太陽大氣層。
4000——5000AU奧爾特云,石頭,其他小天體隕石,冰,就像一個殼,就像一個雞蛋。
一級文明住在行星,二級文明完全可以住在恒星內部,完美利用恒星能源,也不用特意制造蘇晟球計劃來罩住太陽。
人類經常能觀測到恒星表面有類似球體,盤體或者方塊體飛行器在補充能量,而恒星內部為空,則是一些智慧二級文明做法。
但目前人類身體素質顯然不能夠居住在太陽里,哪怕有淬體基因藥劑,也不行。
宇宙中,大部分物體都是等離子體,而像固體液體或者氣體,是占比少部分的。宇宙大部分都是等離子體。90%以上而太陽就是等離子體,而宇宙若能誕生生命也應該是等離子體,而非固體液體或者氣體,所以,太陽等天體可能具有生命,只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的生命體。
太陽確實有生命周期,從恒星誕生:星云時期。
這一時期,恒星還沒有出現,它只是一團宇宙當中的星云,在銀河引力的作用下,無休止的進行公轉。直到某一天,一次來自銀河中心的引力波動或者一次周邊環境的能量爆發,星云內部脆弱的平衡被打破,開始向著某一點聚合坍縮。在這個坍縮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質量堆積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最終引發了輕核聚變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