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十四娘如何知道,干脆說道:“后廚幫傭的李娘子是蘇城本地人,不如你們去問問她,入鄉隨俗,這里怎么過,我們也怎么過。”
繡娘打聽過后,興奮地說給她聽,“這里跟京城一樣,都有乞巧市,現在已經開了,乞巧節那天最熱鬧。”
穆十四娘想了想,“我們人少,不如只去逛逛乞巧市,回來再求個巧,也就算過了。”
特意收了早工,應著節氣都換上了新衣,三個人直奔乞巧市,這里的街面上幾乎都是小娘子,皆身著新衣,三三兩兩,結伴而行。
攤位上各色物品琳瑯滿目,卻不僅限于乞巧的物品,有吃有玩有用,倒有些像春節的廟會。
小娘子多的地方,自然會引來少年郎。所以講究的小娘子都蒙了面巾或是戴了藩籬。穆十四娘也因為懷有私心,怕會撞上穆府的人,出來時央著兩個繡娘跟她一樣都戴了藩籬。
因為三個人穿的都是繡坊里時興的款式,偏愛綠色的穆十四娘選了一身清水綠的,只用銀色的絲線繡了水波紋,再沒有其他的裝飾,帶了同色的藩籬,素凈得像不落凡塵的仙子。
穆府教養出來的儀態,如鶴立雞群一般,很快就吸引了少年郎的注意。她自己只留意穆府裝扮的人,對這些四處打量小娘子的少年郎倒是沒有在意。
同來的繡娘被攤位上的銀飾吸引了,停在那里挑挑揀揀,穆十四娘發現一支銀簪與自己頭上的十分相似,想著買來正好可以配成一對。
問過攤主價錢,掏出荷包付了帳,順便把銀簪也收了進去。
三個人一同被旁邊餛飩攤子的香味給勾了去,坐下來美美地吃了一碗,穆十四娘感嘆:“雖然與廣福寺前的餛飩不一樣,可是也很好吃啊!”
兩個繡娘因為也去吃過,紛紛贊同。
“敢問三位,也是從京城來的嗎?”她們三人聽了,不約而同地轉頭,見問話的是一位小娘子,略一打量,都看了出來,她身上穿的正是京城木花坊的裙衫,而且是定制的,花費不凡。
穆十四娘平白對她生了好感,“姑娘也是從京城來的?”
對方點頭,“我初來蘇城,正好遇上乞巧市,就來逛逛。”話雖說得和氣,但像這樣的人家,豈是她們小小繡娘高攀得起的,三個人吃完之后,辭了別,就溜了。
“像她身上的裙衫,我是來了木花坊三年以后才能上手繡的,到現在為止,還只能繡些裙擺,中間的花樣,根本不敢下手。”其中一個繡娘感嘆。
“什么不敢下手,是根本輪不到你下手吧?等你有了施掌柜的手藝再說吧。”另一個打趣道。
穆十四娘插道:“蘇城哪里會有這樣的主顧,還是多想想如何薄利多銷吧。”
這倒是實話,分號開業以來,賣得最好的,就是花樣新奇,價格不貴的。
華燈初上,沒想到集市里的人越來越多,三個人都不愿再去擠,干脆回了繡坊,擺了桌子,奉了供品,點了香爐,對著天上的織女星誠心拜過心愿后,又坐了一會,就散了。
穆十四娘得意了上了車,一掀車簾,發現洛玉瑯坐在里面,望著她的眼神頗有幾分意味。
“你也去逛了乞巧市?”在穆十四娘看來,此時能與他在這里相遇,多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