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全力生產啟拉利的鋼制零件了,干嘛不生產木制槍托呢因為胡長義聽取了幾個很帥的帥小伙的意見,把這個槍托的生產“外包”出去了。
咳咳,所謂的外包,就是外包給了那些擁有老木匠,又有楸木來源的什么游擊隊、縣大隊、區小隊、修械所等等的單位。啟拉利的槍托很簡單,只是抵肩部位跟小握把而已,不承載槍體支撐。
所以,胡長義就讓兵工廠用輕便的泡桐木造出了一些標準的槍托,還用鐵板造了一些金屬框外卡出來。然后這些東西一個槍托帶著一個金屬框外卡,就會被送到一個單位。
接受到這個的單位,會召集那些老木匠,然后按照標準,用當地的木材來制造槍托。這樣一來,就節省了運輸的成本,也節省了兵工廠的生產成本,還能給底下各單位謀福利。
什么福利一個合格的槍托,能換5發子彈,可以不100個合格的槍托,能換一挺啟拉利輕機槍,還帶上60發子彈,會不會有人搶
除了啟拉利槍托外包之外,胡長義也想著把馬步槍跟其他的槍托外包,但是那些槍托的生產工序太繁瑣,徐喲啊熟練的師傅下去指導,或者熟練的木工過來學習才行。
有了啟拉利槍托的外包,胡長義還把三棱刺的生產也給分包了一些出去。或者說,他只給底下各單位了彈簧跟螺栓等等的小配件,其余的就讓他們自己造了。上交換東西造出來人家自己就用上了啊。
在完成了啟拉利槍托的外包之余,胡長義也給馬步槍那邊加派了一些工人師傅進去。這些人分干了所有的工序,準備學成之后就調走。沒錯,胡長義的想法是盡快的把技術給擴散出去,最好各個軍分區都能有小作坊。
其實這個想法,總部首長在全部調走游擊隊的小作坊的設備跟大部分工人的時候就在施行了。而胡長義想做的,就是再一次給擴散一個地方就是115師那邊。
人家挺進山東了,距離鐵匠之鄉的章丘那么近了,怎么也得把鐵匠們的能力給用上吧光造大雞煙賣錢那多沒勁得造武器啊
組織一些鐵匠打造三棱刺跟大砍刀那多屈才啊所以胡長義就想著干脆培養一些馬步槍的技術員出來,然后給送過去。也讓章丘鐵匠們早幾年幫著八路軍打造武器。
要知道,歷史上的章丘鐵匠可是很牛逼的,幫著八路軍造了不少的武器出來。嗯,某個胖子小時候還聽大人們說過如何盤槍管來的。
在閑暇的時候,胡長義也沒有閑著,直接從系統中弄了一份資料出來,動手繪制了新的武器圖紙資料。
啥武器霰彈槍啊還有霰彈的生產方法。霰彈槍是好東西,不過九寨兵工廠沒必要生產,這個資料就交給下面的小作坊就好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