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順路要跟王總監匯報工作。”
隔壁一直沒出聲的陶成鳳刷的一下站起來,親切的笑笑:“小秦是吧,我來吧。”
就這樣,陶成鳳抱著文件去打印室了——
鴨子。
捉蟲你不來,干點輕松活去見制作人、跟領導拉近關系的事你倒是搶著干。
秦游君又不傻,靜姐有意扶他一把他也是懂的,但無奈,既然陶成鳳這么個老人借著匯報工作的由頭搶著干活,孔麗靜又默認了,他也沒法。
畢竟,他連試用期都沒過呢,讓孔麗靜來衡量的話,陶成鳳有些時候雖然鬧點小性子讓人不喜歡,可人家的履歷可不差,能力方面她也認同,新人與老人之間,優先團結的還是老同事。
孔麗靜好言揭過此事,秦游君只得裝作自己沒情緒的回到辦公桌,坐等下班。
卻不料他的這番表現已經夠讓同時期的實習生們注意了。
“孔主編我也打過招呼啊,客氣是客氣,但疏遠也是疏遠,這家伙怎么就不一樣?”
“什么來路?”
“大眾傳媒出來的。”
“也是,他要認識什么人,還能搶著干活?瞧那姓李的,聽說表舅是廣經部的,你看他就不急,每天穩穩當當的看資料、刷文檔。”
“人轉正肯定有更好的去處,咱能跟他比。”
上了兩天班,實習生們對工作室的生態也都有了大致了解。
沒辦法,人都愛這個、愛討論工作外的話題。
非要說得話,星星快樂文化雖然是為了調整結構,是制作中心下轄的幾家策劃公司之一,主要圍繞節目立項、策劃、執行、宣傳等環節,但因為是省級電視集團改革的產物,很多結構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
可以說,這就是一人才庫,出頭了,有機會邁到其他高層次的單位,被領導看重,組織上給予更多的擔子,這就是以企業為單元的競爭。
然后,以圍繞“節目制作”為中心的骨架下面又分有好些小團體,又能形成良性的團體競爭。
拿王寬工作室舉例,它在星星文化內較為獨立,只與具體項目產生聯系,不參與行政管理,組織上放權比較大。
有了方案計劃,公司高層就幫王寬找來各項匹配的人力資源、頻道資源、策劃資金……
王寬下面,就是某類基于具體節目的工作,主以策劃方向為主,因為外景、節目包裝、后期等都有類似的組織結構接手,他只要跟其他總監協調好流程,擔任好指揮。
像《調查大發現》,整個工作室除王寬外,孔麗靜負責構思內容、審核內容、編輯文案,是主編,郭林昌則是總指揮下的攝制組協調員,審核并確立每期內容的拍攝團隊,老劉則是外景組協調員,負責外景組、現場拍攝時能貼合節目制作的思路……
而有了他們,王寬就能知道這檔節目再不再按照他的想法進行,且這些人有提醒、監督技術工作者們的責任,具體到哪個環節出問題,制作人們也能隨時找到相關人員了解情況。
類似的后期啊、廣告贊助啊、藝人/主持管理啊,都是基于一個方向下的各單位不同分工的配合,合作完一票就解散,沒有很具體的誰是誰的上級。
工種的細化,職權的清晰,是適應時代的進步。
當然,秦游君這樣的新人,最關心的還是留下來,什么晉升、資歷跟他離得還有些遠,至于同事們討論的某李姓男子,這貨就是很典型的上面有人,他表舅在廣經部,地位絕對的高。
眾所周知,廣告收入是一個電視臺的重要創收方式,在果芒傳媒里,廣告業務是廣經中心分管,負責廣告的招標、制作、發布,還負責節目的資金協調。
跟廣經部相同的,管理道具、專業器材的物資管理辦公處,以及房管、教育、老干部處等都是電視人心里待遇好、福利高的好去處。
清清閑閑,還不用管太多事,很多技術部門卻都要看他們眼色。
每一年,這些去處的名額總是最容易被內定的,按照流程,李姓男只要“表現好”,先拿到企聘,再慢慢熬資歷拿到臺聘,這輩子就可以準點上下班然后等著光榮退休。
無他,事業編在第三輪改組后,從一個蘿卜一個坑,變成了好些坑被組織上自個填平了,這也使得各地電視臺人員的流動性遠比以前那個拿鐵飯碗的年代高,大力催生了民營、外資、合資等其他經濟結構向影視、綜藝制作領域的涌入、壯大。
而秦游君也發現,自從他能跟孔麗靜搭上話后,除開李姓男之外,其他幾個同期的入職新人都有意的向他釋放善意,這倒讓他覺得奇妙。
唉,職場什么的,有點復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