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5299換了一部蘋果4后,又過了兩天。
辦公區里,眼看著節目聲勢越發的高,手頭上的工作也輕松,秦游君在臺里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這日。
外面烏云密布,稀稀拉拉下起了小雨。
秦游君在走廊把傘一收,走進辦公區跟人招呼,“麗靜姐,郭哥,阿俊,早上好早上好。”
陶成鳳吆喝了一聲,“游君,來得正好,諾,這個你拿到宣傳部那邊。”
都不知是第幾份單元文案了,秦游君接過就走。
上午。
秦游君來來回回對接了幾個工作,忙完后的他照例打開電腦瀏覽節目的相關評論。
“來來來,宣布個事。”
王總監站到辦公區中間,“《星星大本營》新一輪的素材征集開始了,大家有什么好點子踴躍發揮。”
同事前輩們沒幾個叫好的,王寬見狀同樣不以為意。
“切。”
“麻煩。”
“隨便寫幾個,總不能我們這一個工作室一條有建議性的點子都沒有。”
眾人對這事不熱情是應該的。
眾所周知,《星星大本營》是青梅臺的王牌綜藝,而且還是常駐節目,很多室內好想法如果得當基本都被它吸收去了。
可即便如此,對于一檔存在了這么多年的節目來說,為了保持收視份額,追尋那么一點新變化依舊是《大本營》節目組最常做的事。
說完原因,再說結果。
王寬工作組嫌棄的原因跟秦游君參加臺內的訪談節目錄制一樣,麻煩還沒多大好處。
麻煩是在于《大本營》的錄制流程已經很成熟了,變的只是里面的內容,比如嘉賓,比如里面那些個小游戲環節,后者的話,臺里已經貢獻了太多,可選擇的空間就越發的狹隘。
沒多大好處是在于《大本營》的班底也是相對固定的,總導演倒是換了不少,也被其他電視臺挖角過不少,但只要主持團隊不變,流程不變,對青梅臺是無所謂的。
畢竟人才儲備在那,造血機制也還行,每年都有新苗子冒出來,可問題在于節目出成績那是人家的錄制班底行,對他們這些個提供些方案素材不至于節目一成不變的人來說沒多少回報可言,頂多就是加些補貼,還得是提議被上面采用。
這么一來,腦細胞是消耗了,但顯然并不對等,所以一遇到這事,大家都是苦悶著思考還有什么是適合《大本營》那種形勢的新游戲環節,沒多少激情可言,純屬應付任務。
《大本營》在臺里是什么地位,領導們一發愁,底下的人還不得排憂解難。
王牌綜藝就是這么需要投入又不太講回報的東西,做好了,那是節目本身群眾基礎高,做不好,那就是具體到人的問題了,你非得計算的太清楚,那是你個人的不成熟。
想想,《大本營》每年給臺里帶去的廣告收益,它好了,經費環境也就充裕些嗎。
等王哥走后,郭林昌揉了揉眉心,顯得也很頭疼,“那邊等著要,盡量交付上去讓人滿意吧,老劉,這事兒我交給你了啊,別讓上頭覺得咱們工作組沒人。”
“是……我一定做好。”
老劉回答得很苦澀。
近期,工作組的重心還是放在《人生一味》上,孔麗靜、陶成鳳等人也都在協調后續單元播出前后的一應事務,也只能是老劉管起這個任務了。
剩下的跟老劉一樣手頭上沒有什么重要工作的老人一聽要給《大本營》設計新環節,表示了解后忙著腦內風暴去了。
“還跟上回差不多,沒特別的要求。”
愁啊,愁啊。
沒特別的要求就意味著門檻的寬松嗎?
不是,是意味著選題太大,更不知道怎么去設計。
命題作文相對來說還讓人更有思路嗎。
“阿俊,游君,你們也都寫一份啊,多用心。”
老劉一個個的叮囑。
“朝哪方面入手呢,室內綜藝這一塊早就讓《大本營》玩明白了,還必須得讓嘉賓跟主持都參與進來,節目效果才好,最好還帶點對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