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殺傷力最大的一次是在2400年8月6日。
北美聯盟為了完成對亞洲對手戰爭潛力的戰略性破壞,于西太戰區,策動了行星尺度的星表破壞方案,在東北亞島國脆弱的板塊上用了六千億當量的核武。讓該地區的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之間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盡管整個亞洲已經在這樣的前沿區域對這個老牌工業區完成了老弱人口遷移,和多種抗損設施維護,還是有六百萬人死亡和失蹤。
慘烈的戰爭最終以世界上當時大部分國家政府系統性崩潰結束。戰爭沒有勝利者,在戰后的一片廢墟中,人類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重新組建了政治體系,恢復了經濟和自由貿易。
但是,不同于前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前科技大規模躍進,讓全人類獲得發展紅利的結果。這次沒有紅利。
所有世界大戰的原因背后都是經濟問題,誰能用戰爭帶來的科技進步解決民用經濟問題,誰就能開啟下一個時代。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全球各個工業民族的現實消費習慣和前沿高科技脫節。
所以第四次世界大戰打完后,世界依舊是老樣子。
最先進的量子技術,航天技術雖然還有進步空間。但是在這個時代距離實際民用還有一段時間!普通民眾,買的房子,吃的大米,用的手機產業,和太空無人機系統毫無關聯。
別說什么星際殖民時代!二十一世紀所有稍硬一點的科幻反映出的太空飛船生活,都有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影子,幽閉狹小的船艙,渾濁的空氣,以及相互猜忌的船員關系!地球的普通人支持科技發展,是為了生活更好,可不是憶苦思甜。
眼見著,地球上技術和經濟脫節越來越嚴重,分配不公,很多人口被邊緣化,導致結構不穩。矛盾橫生,眼見著只能通過爆發第五次世界大戰破局,通過國家民族的生存危機,來促進文明集力,將科技繼續拔高一層。但就在這黑暗的前夕,危機突然解除了。
因為,基礎物理突破了!
2533年地球科學家通過中微子訊號發射器,穿透地心后發現了奇異的回應,經過五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地球中心這個引力心區域內,是可以通過高能物理產生蟲洞效應的。
而更早的時候,生命科學領域,也恰好有相關技術儲備
2455年的時候,醫療領域的大團隊,在人腦中確定了人類意識現象掛鉤的微觀物理現象。
2478年,用特定的物理試驗場,將身患絕癥的自愿實驗者,在其大腦停止運轉的三分鐘內,臨時保存了意識,植入到了碳基芯片中,維系了五個月的思維存活。
所以在,2545年,全球進行重點攻關,將物理場保存的人類意識和芯片,成功地在一個新生大腦中重新構建了自我思維。
自此位面穿梭的基礎已經完成了,人類可以以信息態的模式,探索微觀蟲洞另一側可能的物理世界。
在2587年,人類的太空飛船在月球,火星,金星,乃至木星,土星核心測繪,確定了這項技術可廣泛應用各大星體上。
……
萬古長夜終結了。
從21世紀,到26世紀,經歷了兩次有核的世界大戰后,這個世代的人類陡然發現,未來也許不是星辰大海,而是,多元位面的探索路途。同時人們發現,地球文明其實不那么孤單,在諸多平行宇宙上,如同的倒影一樣,存在著各種人類社會的跡象。
衛鏗出生于2590年。
……
時間:2608年地點:浦海四號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