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世界大戰后,這里已經重建了高樓大廈,但是這些現代建筑之間,是一條條藍汪汪的海水河道。——和曾經的威尼斯一樣。
由于第四次世界大戰過程中,大量海底甲烷被釋放到大氣中,全球急速變暖,所以南極冰川融化了。曾經繁華的大都會,現在已經變成了平均水深兩米的水澤之地。不過沒關系,海平面的上升,這并不代表就能讓海洋生物在這里浪了,人類的工程基建能力反客為主。
人類修建了一個個壩體,將這些大陸架上的區域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在這一片片淡水區域上建造了一塊塊類似蘇州水城一樣的行船城市。
這樣的建設不僅僅沒讓人類活動范圍減少,在大地上衍生的方格體將淡水區域快衍伸到過去的大陸架了。25世紀后在過去的黃海區域涌現了的一座座新都會,才是瀕臨大洋的城市,現在的浦海反而算是內陸了。
一條條私家小船穿過城用小河道,一條條萬噸輪船穿梭在城用河道,都是由城市內的信號站導航——無人駕駛?哦,這在今天不算什么噱頭,就像智能手機微信qq視頻通話時代,可視電話也不算什么了。
在這一片繁榮中,自然少不了大量運轉的工業區。
第五次工業革命后,工廠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徹底自動化,智能化了。
整個工廠中就如同過去各種手動控制拉桿的蒸汽機車,變成了智能屏幕化的座艙汽車一樣。曾經需要預留大量人員辦公空間的工廠,現在變成了電子模塊控制的緊湊生產集成園。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一個工業區還要占地數百公頃。其中包括道路,公園,還有水電設施。而現在,在占地三公頃的土地上,向上衍生四百米,向下衍生六百米,在這么一座密集的大廈中,塞滿了各種機器,而一只只帶著鏡頭的機械蜈蚣遠程控制機器人通過管道攀爬,作為工人們的替身在里面檢查。
好吧,還有一批懸浮的小蜜蜂機器人,也是在這個工廠內進進出出,這些是實習生們控制的全傳感器機械替身。
……
當一架小無人機竄入工廠后。
視角來到十五公里外的某學校居住區內。
“歡迎登陸騰龍12號工廠,這里的工業項目負責生產1到123號內燃機設備,234類工業基礎。工程軟件員請按1,職崗工人請按2,……”
“6,6,6,我是6……”
幾公里外,某摩天大廈公寓中的衛鏗躺在座艙里,手指瘋狂的戳擊屏幕。
作為一個工科研究生,衛鏗的學習非常廢宅化。
……
這個登錄工廠進行學習的過程,早在十天前,是由導師親自帶隊講解,但是由于可以自己隨時來選擇遠程登錄,大部分人都逃了,畢竟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嘛。
最后一日,衛鏗終于從大頭覺中覺醒了,開始上線,緊張復習,預備要過關考試。
“歡迎登陸,衛鏗同學,你的導師有給你留言。”
衛鏗戳開屏幕,上面出現了報紙臉的導師:“你是最后一批登陸復習系統的學生,很抱歉,你的成績我會重點關照,考試不過80分,將算你這門成績掛科。”
衛鏗:“我日,你為啥早不說?偏偏到最后釣魚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