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西經聯朝著高處進軍,這條產業非常快就形成了,堪比主世界第二個千禧年后二十年代口罩產業崛起的速度。
當一個個房間,駕駛室內氧氣充足,再加上略高的二氧化碳刺激,人的腦力生產力也就可以完全釋放了,然后就是照著主世界修建鐵路的完備經驗和資料進行開發。
……
相對于主世界,這個世界的黑科技,從技術角度上來看,開發高原更容易。
以修建鐵路來看,主世界修建一條入高原的鐵路,施工人員需要克服人缺氧,柴油機缺氧的嚴重問題。
而這個世界特斯拉車載反應爐的技術已經完成了。
在一望無垠,飛鳥稀少的高海拔原野上,漫長地段上的其中一個施工地段上。施工集團如同貪吃蛇一樣一點一點延長
“貪吃蛇的頭部”第一臺重量三千噸的凍土挖掘機,將鉆管道鉆入凍土內,將凍土融化,進入最大凍土層,打入地基,建立隔溫層。
而第二臺重量五千噸的大型鐵軌鋪設載具。則是將鋼軌固定好。
這兩臺重型載具之間相隔二十公里,而負責道路施工狀況監測,對特殊地點加固施工的工作,也是在這二十公里內。
在浩瀚的高原上,雄壯的昆侖山背景中,壯觀雄偉的不是這些重型機械!而是人心。
這樣的施工段有五十多處,預備從關中直接進入高原的工期預計兩年內就能完成。
……
洛水改組之后,和風后這樣的重工業集團合作的更加深入了。
敗家衛鏗帶來的春風,吹的風后集團日子越來越好。
由于高原地區鐵路修建物資補給困難,很多凍土區域水體自然輪換的速度太慢了,不適合架設(廉價用幾年后就拆)臨時公路來輔助建設,所以直接用上了飛艇。
衛鏗按照蘇俄基洛夫飛艇為基本參數,提出了務實的標準指標。載重指標要大,最起碼要五百噸,一千噸最好。速度和機動能力需求不大,可控、穩定、安全等特性要優先保證。
這個技術指標對當前的神州來說很丐版,但是風后集團卻用上了十足的精力。因為,西經聯訂購的實在是太多了,首批就是一百架。
而按照西經聯現在規劃中,按照部署在高原上的自動化飛艇物資傳輸塔的密度,風后集團的技術人員估算這最起碼是四千艘飛艇的需求。
衛鏗這邊呢,在產業布局方面也試著布局了三個飛艇制造工廠,裝上特斯拉蓄電設備和反重力系統,顯然是“不相信風后集團的供貨量”。
白經奇為了讓衛鏗相信風后的實力,一個個視頻通訊打過來噓寒問暖,反復保證:“自己親自督辦,一定會按時按量的,為衛老弟接上高原上的那條腿。”
在高原的氧吧中,吃著土豆炒肉絲,皮蛋拌豆腐的衛鏗,聽到白總裁這么為自己考慮,兩眼淚汪汪的賭咒發誓:“茍富貴勿相忘!”
然而,衛鏗這邊剛把結束白老弟的通訊,那邊便聯系上了洛水集團的飛艇研發部下達了如下指示:“飛艇技術很重要,人員,資金,設備,上報后優先討論解決。
白經奇那邊賣得再便宜,衛鏗都要“犯傻”買一點自己貴的產品。
無辜老實的衛鏗:因為啊,萬一這兄弟有一天在自己兩肋插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