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都是經過第一次位面大戰的上卿級別的老人,現在也都看得出來,是她這一派操之過急。但位面大戰的確是到極限了。
~
潘多拉位面,潘多拉歷153年9月。
統伐報正在以激情昂揚的文字,介紹著大統伐戰爭的成果。
例如,今年統伐區利用各大城市廢墟區獲得的工業原料,成功恢復了湘贛之間的特高壓電網體系。贛區的種植園中,大量的生化富裕電力涌入了電網體系,進入了湘地,推動基建生產,恢復人類工業文明。尤其是衡陽那個剛剛興建的冷卻塔區域,耗電量非常大。
但是在今年起,統伐報紙上除了先前那些讓大家都寬慰的進步信息之余,出現了另一個重大話題。
這個話題就是:將統伐區現在地圖上珠新城的那顆紅星,向北挪移至衡陽!中心北移。
珠新區域作為一個沿海城市,現在有著重要的經濟中心地位。
但是想要通過輻射影響力,全面的帶動內陸?這是潘多拉時代前,人類生產力完整狀態下都做不到的事情。
中心遷移是很困難。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一個勢力除非出現重大變故,舊都體系遭到了嚴重打擊,行政中心的人員很難支持遷徙決定。因為一旦遷徙,就等于放棄了舊地積累的財產。
西周變東周是因為犬戎,西漢變東漢,北宋變南宋都是如此。
現在粵地那些已經開發的城市,已經建成了良好的公共設施系統,自來水可以無限供應,電話網絡已經可以全天候服務,醫療方面也都能及時治療。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勢力最核心的管理階層,就那么去北邊?統伐區高層每一個個體都是惴惴不安的。
但是中心遷徙,同樣是東方大一統過程中必然要踐行的歷史責任。
反面教材:羅馬帝國漫長的統治期中,重心都是在地中海,后世最發達的法國西班牙比利時這些西歐國家地區,羅馬名義上占據了,卻都缺乏精細化開發,連深耕科技都沒點出來。
~
在統伐區內,隨著中心遷移的話題出現在報紙上,
立刻激起了相當大的阻力。不過隨著事態發展,也引起了相當一部分的人支持。
比如船員派大部分人一開始是中立派,但發現阻力背后是龐大的粵地本土派,立刻轉為支持遷徙派!
這次孫向陽表現出了一位最高領導者的決斷:統伐大業,必須要舍棄瓶瓶罐罐,最高權力,掌握在無產派系的手里。
~
這背后還有一個簡單的政治邏輯。
船員派雖然還把持著統伐區很重要的中心權利,但在目前本土地區的人員大量成才的情況下,統伐區的船員派在建制體系中已經是少數派。
現在如果讓粵地的集團,成功抱團反對遷都,那么明天就會形成相當強的粵地鄉土力量,開始挑戰現在的委員會。
而壓制粵地集團,將反對派流放贛、閩、湘等地是最下乘的方法。
三國董卓把反對派分到地方上做刺史,很快就給自己整出來一個十八路反董聯盟。
而直接占據大義,把中心帶出粵地本土勢力的優勢區域,屆時空出來的建制將由各區域俊杰們填補,自然而然會重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