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157年3月。大員島上,統伐區正在統計新的登島人員。這些人員都是來自于沿海地區的民眾,以及統伐區的干部們。
統伐區在錢塘灣地區接手“臟活累活”的后續效應已經出現了,這種在上層集團來看覺得沒有理由去做的事情。卻是讓原本被忽視的一群人擁有理由。
~
新生事物誕生,具有這樣的特征:
在舊統治威壓下,因一場活動而聚集起來的團隊,是不會隨著一場活動消失而迅速煙消云散的,其組織性,紀律性,以及前進的信念將持續并壯大。
相反,如果一場活動只是因為短期的聲勢浩大而聚集,沒有人為其組織的建設和紀律的維持而負責,僅僅是靠著聲浪中所謂的“正義”壓制周圍人跟從,裹挾其去沖擊所謂敵人。那么這不足以叫做新生事物!
~
錢塘灣地帶,統伐區切實努力地投入人力,物資,管理水平去做所謂的“臟活累活”,以進步為目的出了成果后,也將歸于“人類發展進步”的理想。
統伐區在東線的這一系列工作,是需要當地盟友(同志)來輔助的。
若是讓買辦們來組織,那就是先利用鄉間,村社無產無助底層鄉民聚集一波聲勢浩,流一些血,然后他們在站出來緩和穩定,趁機盤下利益,所謂做大蛋糕。
那么當利益結束后,這些買辦就如同廣場上因為投食而聚集的鴿子,食物殆盡就會飛走開。尋找下一個撒食點聚集。
【衛鏗每每強調中人之姿,混入大流。其實在警惕自己被標簽化,然后歸為小類別,最后被能言善道的組織者收割。此類人通常是先假定(畫餅):能出何等成果。憑此下令,驅人沖鋒。】
~
衛鏗站在小民的視角上:要么是不參加小團體聚眾鬧事,因為去了,沒有其他能言善道的資本,八成也都是被賣了。而要參加,就只參加大組織大活動。
故統伐區在沿海區域核心工作中的核心,保障自身理念和隊伍的純潔,以此為標準,在當地確認同志,培養同志。
現在的統伐區,在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問題上,是較真的,戰略上用力不可謂不精準。
1:在確定“華與非華,在于文化認同”的大界限后,統伐區沒有閩勢力,沒有粵勢力,也沒有其他勢力,只有炎黃。——只要認為是炎黃,都可以在統伐立場上樸素的合作。
2:在確定“人與非人,在于自我對勞動和創造的推進力”的界限后,社會等級上沒有一等純種基因,二等輕基因污染調整者,三等重度基因調整者……都是重啟的人。——只要認為自己是人,那么都能一起勞動,公平分配報酬。
所以,錢塘港區域的清掃工作結束后,當地的一些青年們從統伐區這里結算報酬,同時有了相當的工作技能后,思想和心態上出現了變化。
并不是如同本土上層貴族們所yy的那樣,地方上收獲了一批統伐軍出資所培養的廉價勞動力。
但是,作為刁民的某人要告訴著這些達官貴人們,這世道變了,前朝的朽劍,怎能撥動今天的火焰。
~
在潘多拉歷156年,龍孟非、素凌霜一流的所謂的上層劇情青黃不接時,在城邦的中下層發生了很多生機勃勃的小劇場。
紹城小場景:在沿海做工學習的王小龍回家后,被附近的保長喊過去,為訓練師老爺維護機械獸。這位王小龍心里面當即暗罵“你算個鳥”。
沒錯,維護機械獸,被這位宗族舉薦的保長認為是城民理所當然的義務。
也就是“老爺讓你干活,是賞識你。
若是你干活前竟然敢談報酬,小伙子有能力,沒情商,路走窄了。”
大部分中下層不會當面頂,但是會慢慢在老爺們面前,不那么“淳樸”、“好使喚”了。
王小龍在修完機械獸后,那位訓練師連一聲夸贊都沒有,小王就被保長打發回家后。
而因此這位小龍覺得老家這里沒前途,直接打包行李踏上了離鄉的路
在鄉民們看來,王小蟲是去闖蕩大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