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不知道,王小龍未來的腳步,遠超過他們的眼界。
~
潘多拉156年,在持續不斷對正確的堅持下。
沿海地區進步勢力嗖的一下,如同閃電一樣,開始串聯起來,然后燎原了。在衡陽方面的牽頭下,他們在沂水城建立起組織中心,借助著統伐區完成的海上交通線,開始突破城邦與城邦之間的聯系,廣泛的動員中下層。
~
幫助落后,絕不是什么頒布一道政策,放開監察,學術上對留學者提供資金這類表演。
落后區域之所以落后,除了外部剝削,更是落后思想占據主導。
放開監察,是放開了對落后的警惕。
如某近古歷史上:某衛生主官,在對外部“不良習俗”既沒有實地調查,更沒有任何資料數據證明的情況下,放開了艾病的入境管制,展現開放態度,導致增長率火箭飆升,遺臭千年。
而又例如,近古時代某些高校學院給外面送來的求學者提供資金時,根本沒考慮以落后地區的社會結構,食利者要比亟待進步的人員,更容易拿到名額。
所以資助的是人杰還是垃圾?一幫專家推脫:無法保障風險。說明就沒調查傾向。
這些所謂的國際專家,可能炒自己股票上用的心,都比制定政策要多。
~
在潘多拉世界上,渴望進步的力量是存在的。
雖然,長江、黃河流域的這些城邦勢力,分開可能剛剛一百年,民族概念仍在。比起人種認同都有差異,不知道要好到那里去,
但衛鏗制定“統轄范圍援助政策”仍非常非常謹慎。
理念就講純凈的理念,不要計較錢,干部的外派。(外派的干部回來之后晉升)
干事,就算清清白白的賬,一分錢都要講清楚。不是丟不起那一分錢,而是不能和“不講原則”的人合作。
~
沂水地區形成的中下層革命力量很稚嫩,是追求進步的,而且有自我糾錯能力。
在158年時候,他們借助統伐區援助的工廠產業,在衡陽方面外派干部的指導下,完成了自己組織內部的財務收支平衡,做出了非常透明的賬單!
而這些賬單讓統伐區確定了可以進一步援助。
哦,當援助變成收益,衛鏗當即就將衡陽方面在這幾年的資金支出的名稱從“援助”改稱為“投資”。
這種改動在沂水方面看來都有些多余,但是衛鏗堅持是組織內部的平等。都是同志,不當那個老大哥。
~
沂水這個進步勢力進一步拓展組織吸納統伐區的投資時,從另一方面上就縮減了,統伐區商業資本跟該地區買辦層面的合作。
而新勢力和舊買辦們的矛盾已經顯現,斷則數年,長則十年,哪怕統伐區自己不插手,雙方也必然有一場決戰。。
也就是說,155年,統伐區和建鄴方面簽訂的條約,看起來是讓建鄴的高層們占據了巨大便宜,但是埋葬他們的坑已經掘好了了。衛老爺甚至提前寫好墓志銘,一切按照劇本走。
~
話分兩頭,
156年這段時間,衡陽那邊,直接對沂水組織下達工作命令:深入各個城邦的統治區,盡可能的將基因污染者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