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年開始,大員島上就恢復了對基因污染者的接收工作。在島嶼上,沂水組織每個季度也開始輪換一千多名干部,負責記錄調整者的狀況。
王小龍是156年6月登上島嶼的。他登上島嶼,純粹是覺得這地方同面人的數量多,工作頗為親切。
原本是三個月就能進行輪換,而他在157年3月仍然沒有輪換。
在這個島嶼上,他親眼看到,不成人樣的基因污染者是如何在手術中重新修正骨骼,然后在機械輔助裝置下,學會走路,重新熟練用手系鞋帶,洗碗,洗衣服,然后操作手柄控制飛行器。
在最后,成功調整的人拆掉了面部輔助器,被組織派來的其他教導官(非衛鏗)給帶離島嶼進行新的工作生活,并且每月都送回了親筆寫的信件。
王小龍在自己回憶錄中寫到:“在這里我看到了,不聲不響進行的偉大的事情。”
然而就在他想要繼續留在這里時,組織卻給他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進行了結語。
在占地一百畝,三層高的檔案樓中。兼任人事管理的衛鏗個體在等到他到來后,把檔案給他。
衛鏗莊重的宣布:“王曉龍同志,你在大員島的工作時間已經滿了,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王小龍,不,現在檔案中是王曉龍:“科長,我想申請第四期。”
衛鏗看著他:“組織上的安排,你最多只能留三期。”
王曉龍接過自己的檔案,以及升職標簽,深吸一口氣說道:“衛科長,你一直留在這嗎?”
衛鏗:“是的,我申請落戶在這里,可以長留。”
王曉龍想說什么,
衛鏗打斷道:“我在潘多拉場中,可以自然增生,你不行,你得娶丫頭。這個地方沒法給你安排后續生活、工作進步的條件。去外面吧,世界需要你。”
~
在衛鏗的眼中,王曉龍是一個合格干部了。
認真,有耐心。
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成長。
沂水方面安排在這里的人,都認可“基因污染者的再度為人”工作的重要性。
大員島這個邊緣區域想要變得重要,也就是成為決定晉升的環節。
衛鏗對統伐區方面的回信:“在大員島上陪我調節基因污染者,并且得到我對“其工作能力認可”的同志,組織上必須安排晉升。我這里不需要安排其他人力物力了,我這里需要政策!”
~
3月25日上午,在碼頭前,王曉龍走了,跟著新一批基因調節的人員走了的。
他回頭瞭望東方,不禁哼唱起來,在大員島上的歌聲:“我們的部隊向太陽。”
隨著他的哼唱,在船上的成功的基因調節者們,看著他幾秒鐘后,也跟著發聲,一起合唱著聲音頻段。
隔著數公里外,在碼頭前操作的衛鏗,通過生命頻段感受著遠方海船上飄來的歌聲。沉默了一小會。
在這里,不少衛鏗集群空閑的個體,看著天空默念道:“是的,我們向著太陽。”
……
王曉龍走的兩個月后,衛鏗在大員島上開啟了東半島的行動。
在群山中逐步完成生態替代后,那就是要向太平洋上的硫鐵玄武發起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