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之母盤踞在巴蜀盆地的水洼處,這里都是大量泥坑,任何生命處于這個泥坑附近,都會莫名其妙的被病毒感染。
在這么廣闊的天府之國,除了周期生長的植物,就只有各種小昆蟲和壽命短暫的小型動物,沒有任何大型動物。
~
統伐軍人類們進入第三天后也就出現了各種感染,皮膚上出現了燎泡,亦或是口腔粘膜中出現了痰。在得上了這些燥病后,統伐區內,非衛鏗的同志們就只能乘坐火車離開這個區域。
統伐區的三個大型開拓隊伍損耗非常大。潘多拉歷158年4月,
在都江堰站點附近,黃景飛正在檢查洛奇亞體系。這已經是這個月摔的第三頭洛奇亞了。
而除了突然猝死的洛奇亞,每個月還有大量傷病洛奇亞都必須登上船運送到后方去。
同樣,很多的偵查貓咪也都生病隕落,殖裝機甲更是損壞嚴重,人類已經完全失去了該地區除了機械以外的力量。
潘多拉時代,雖然病毒的傷害和傳染性都被削的很低了。只要離開巴蜀盆地,回到人類群體,疫病就會好,同時也會有相應的抗體。
但是,再次進入巴蜀地帶,會染上新的疫病。
大型生物生成抗體的速度,是不能與疫病之母創造病毒的速度比較的。
如果人類試圖在“拼抗體”這條物種時代都沒有拼贏的道路上繼續拼。那是無視自己有腦子的事實。
現在黃道長就想著再來一次消殺,將整個成渝平原給殺一遍。
這個真的是一時消殺一時爽,一直消殺一直爽。如同二十世紀核能剛研發出來一樣,當時頂流超級大國也是不斷開發,想要開水庫,搞核能飛機,核能火箭,只要是沒看到弊病就一直搞。
但是,統伐區方面強行將這股風剎住了。——作為一個悠久的文明,需要對科技突破的種種誘惑,有所克制。
統伐區科學部方面經過慎重論證:化學頻段滅殺法對正在進行有機物反應的生物有效,但是病毒不完全是生物,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沒有生命活動。化學消殺對這種蛋白質分子的破壞力是否能做到百分之百?
統伐區(衛鏗)的工作理念是很保守的,凡是沒有嚴格驗證的事情,都是小步試驗。
~
在渝城地區設立的臨時開拓作戰部門中,針對巴蜀地帶的特殊情況開始進行討論。
注:統伐區內現在開會的領導都基本上換上了這個世界的原生人類,在人類發展穩定區的基層上,各個工作干活的人也都本土化。
但是,在中層負責檔案整理、資料分析的,卻基本還是衛鏗,現在統伐區所有高層會議,基本上都是衛鏗整理的文書檔案。
所以擺在領導們面前,可供參考的政策只有兩條。
第一條就是繼續用傳統策略推進。
以衛鏗為主,對道路進行恢復,修建種植園,用生命輻射替代。同時對部分疫病之母生命輻射過強的湖泊進行處理,要么填埋,要么引入自然水系讓其變成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