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就是在基礎科研上繼續投入。
潘多拉場到來后,對于人類文明來說微觀物理出現了新大門,現在碳谷方面通過多次試驗后,科學家們已經總結出潘多拉場下的物理規則!
1:已經證實了潘多拉場能讓化學反應能以信息頻段模式釋放。當今地球上有機物化學反應最多,所以碳為關聯的化學能頻段是最多的。
【但是——這個世界上氧氣是最多,那么森林大火燃燒時放射的頻段,豈不是能如同核彈一樣灼燒所有有機物?但事實這樣的現象沒有發生,這就牽涉到了第二條規則。】
2:化學反應頻段的釋放門檻,取決于化合物的鏈條長度!恰恰有機物最能夠形成結構復雜的化學鏈。
這就有點類似于核反應了,原子核越大,原子能釋放的門檻越低。
由于化學頻段的釋放規則和核反應規則竟然如此有趨向性,目前潘多拉物理學家們的猜測是,現在物理場中的原子核的強弱作用力模型發生了改變,使得本該出現在原子核內的屬性,出現在化學能上了。
但是綜上理論所論述,無機物的化學反應的能量也是能夠釋放的。只是釋放的門檻相當高。
就如同海洋中有的是氫,但是不可能發生核反應。
而科技就是用人為手段創造出符合的條件。——統伐區在碳谷中完成了對潘多拉場效應一百倍的聚集,但是這絕對沒有逼近理論上限。如果能找到更大的試驗場地,并且給予更加充足的電能,那么~~~~
在潘多拉碳谷的科學家們推演出了一個公式。
在某種條件下!能將氧氣純炭的能量反應門檻下降到一萬倍以下!這意味著什么呢!氧氣和一塊燒焦的木炭,就如同烈日下一塊鈉甩在了水泥地上,自行燃燒。
而目前物理學家根據大氣中的氧氣基率,計算出來的氧氣和長烴鏈反應、釋放頻段的門檻數值,應該是在2萬5到6萬之間。
而達到這個條件后,人類將千噸級氧氣的氧化能量釋放(對生產技術來說,臭氧和三氧化硫這樣的化合物更適合武器級生產運輸),那么瞬間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應?
在十分鐘內,這極短時間內,上千平方公里內的有機物將面臨超強的氧化性。屆時該范圍內所有的低端物種,從浮游生物,再到單細胞生物,以及那弱不禁風的病毒,全都得死。
研究物理,對著某些物理陰云內捅一竿子,就是會捅出天大的簍子。
~
如果理論是對!上億度的電能“氧消殺”能夠讓地區自然界經歷一次人造的大滅絕。
當代還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進化出了,適應大氣粘稠度增加十倍,氧氣含量增加到九十倍得狀況。哦,那就不是地球大氣了,金星大氣歡迎你。
理論上,這會對疫病之母這種生活在缺氧湖水中的黏菌內的有機生命體,產生足夠的滅絕效應。不過這還需要進行一連串實驗來驗證。
【請注意,這里優先對擁有長鏈條的有機體生命造成傷害。這個規模的氧化效應,如果被自然界的無機物截胡,有可能被自然水,大氣稀釋,最后百分之九十的殺傷被巖石和生物尸骸阻隔。所以衛老爺對這種武器的預測效果,也持有謹慎態度。】
~
傳統工業平推,高科技大后期收割。
兩條戰略方向統伐區現在可以“全都要”。